![]() |
智慧城市发展:全球概览
2020年6月16日
自上世纪开始,科技应用日趋广泛,遍及商业、社会及日常生活的众多层面。过去数年,世界各地在城市发展及管理方面的科技应用都有所增加,目标是推动城市转型,朝智慧及可持续方向迈进。今时今日,智慧城市概念已在全球植根,成为应对城市挑战的热门方案。
智慧城市概念
智慧城市的定义随时间演变,至今尚没统一说法。概括而言,「智慧城市」是指一个城市积极把科技应用在不同领域,借此提升效率,改善居民的生活质素,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2012年,城市策略师及都市创新与智慧城市研究专家Boyd Cohen提出「智慧城市轮」(Smart City Wheel)框架,把智慧城市概念概括分为六大范畴,包括智慧经济、智慧环境、智慧政府、智慧生活、智慧出行及智慧市民。这个框架差不多涵盖了社会的每一层面,获得学术界以至各地城市广泛采用。事实上,香港政府于2017年发表的《香港智慧城市蓝图》,便是参考智慧城市轮的六大范畴设计而成。
资料来源:Boyd Cohen《区块链城市与智慧城市轮》(Blockchain Cities and the Smart Cities Wheel)
全球城市化促进智慧城市发展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现时全球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市区(1950年只占不足三分之一),预计到2030年,比例将升至60%[1]。城市化步伐加快,一方面令世界各地出现一个个巨型都市,另一方面也带来各种各样的新挑战,例如污染、交通堵塞、废物管理、人口老化及环境可持续性等。随著各种创新科技面世,智慧城市概念已经成为政策制定者的重要施政目标,也是推动城市实现更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式。
信息及通信技术基建持续发展,是促进全球智慧城市发展的一大动力。其中,增建现代化基建,如高速宽频网络、覆盖全市的无线网络等,以及推出第五代(5G)移动通讯技术,对高效数据传输及通讯至关重要,是城市提升智慧化水平的重要一环。另一方面,新兴科技的发展步伐也非常迅速,尤以物联网、云端运算及大数据等领域为然。这些科技累积、分享及汇集全市数据和资源,提供实时高效的信息,在城市管理及应对都市挑战上都可发挥作用。
要推动智慧城市发展,固然有赖覆盖广泛及可扩展的信息及通信技术基建,然而政府、私营机构及市民的参与也是不可或缺。政府可以由上而下的方式,制定适合该城市的智慧城市策略及具体计划,而私营机构及市民的参与则可带来具建设性的反馈和合作,应可为智慧城市的实践及解决方案带来裨益。
不同经济体的智慧城市发展计划
香港
香港政府于2017年12月首次发表《香港智慧城市蓝图》,勾划出随后5年的发展计划,目标是把香港建设成世界级智慧城市。该蓝图的发展策略涵盖六大范畴,包括智慧经济、智慧政府、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环境及智慧市民,并期望运用创新科技来增强香港的吸引力和可持续性。自该蓝图公布以来,一些大型项目已相继完成,例如在2018年,香港国际机场启用备有容貌辨识技术的自助保安闸口,而「转数快」系统也于同年投入服务。
为进一步推动智慧城市发展,香港政府将于今年发表《香港智慧城市蓝图2.0》,并已率先公布部分新措施,包括设立10亿港元的智慧交通基金,资助与车辆有关的创新科技研究和应用;推出一站式个人化数字政府服务平台「智方便」;以及设立地理空间实验室等。
中国内地
阿里巴巴位于杭州的全球总部。(相片来源:阿里巴巴集团)
中国政府在2010年发表「十二五」规划,开始鼓励发展智慧城市,并调拨国家资源来发展信息科技基建及智能装置。在随后的「十三五」规划中,这个概念更获空前重视,中央政府强调要发展多个模范智慧城市及区域,例如北京西南面的雄安新区。在内地很多智慧城市的发展中,物联网、5G网络、云端运算和人工智能往往被视为关键技术。例如,阿里巴巴在杭州研发了「城市大脑」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管理市内交通,侦测可能出现交通意外的位置,并改善紧急服务的召达时间。
另外,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智慧城市概念也成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策略机遇,具体业务包括出口网络基建、监控及大数据等范畴的智慧城市技术。华为、海康威视、大华及中兴等都是这些技术的主要出口商。
东盟
东盟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2],区内人口及经济持续增长,带动当地快速城市化。根据估计,未来10年,东盟城市人口将增加9,000万,面对的城市挑战也将越来越多,尤其是城市规划及应对天灾和气候变化影响等领域。有见及此,东盟领袖于2018年4月成立东盟智慧城市网络(ASCN),推动成员国携手合作,运用科技共同实现智慧及可持续城市发展。
以东盟各城市而言,新加坡在智慧城市发展方面一直处于领先位置。事实上,在2019年国际管理学院智慧城市指数(IMD Smart City Index 2019)中,新加坡的排名为全球102个城市之冠,而在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19)中也是排名最高的亚洲经济体。新加坡在2014年公布其「智慧国家」(Smart Nation)计划,此后已加强数字化发展,并在公共及私营界别推动不同领域的创新计划。部分重要里程碑包括于2017年推出点对点付费平台PayNow,研发一站式数字政府服务移动应用程式SingPass,试用配备无线感测系统及摄录镜头的智慧灯柱,以及新加坡警方派出无人机进行空中搜索及侦察等。
东盟26个智慧城市先驱。(资料来源:asean.org)
欧洲
很多欧洲城市在转型为可持续经济体方面都处于领先位置,尤以节能及减排等领域为然。例如,巴塞罗那早于10年前开始推行措施,建设低碳环境,包括无线控制的LED街灯、地区供暖制冷系统,以及更广泛采用太阳能等。
为协调欧洲众多经济体的智慧城市发展步伐,欧洲委员会于2012年推出「欧洲智慧城市和社区创新伙伴计划」(EIP-SCC)。该计划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汇聚智慧城市专家的社群,同时透过伙伴配对及资料交换等工作,担当整合公共及私营界别力量的平台。
美国
在美国,智慧城市项目主要由地方政府制定和落实。虽然发展焦点按城市而异,但也有一些共同方向,包括提升出行移动性、改善能源效益、改革公共管治,以及强化信息及通信技术基建等。
三藩市以硅谷闻名全球,是美国智慧化发展最杰出的城市之一。其中,该市在绿色及可持续发展方面一直处于领先位置。2002年,首架电动车在三藩市面世,此后当地一直积极推广这种可持续运输方式。现时,三藩市拥有的电动车及公共充电站数目为美国各大都会区之最[3]。该市政府订下目标,要在20年内推动地面运输实现零废气排放,并为此于去年立法,规定所有拥有100个泊位以上的商业停车场及车库必须在最少10%的泊位空间内装设电动车充电站。
中东
迪拜水电局服务中心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近年,阿拉伯城市为应对人口急增问题,也开始推动智慧化发展,并已取得一定成绩。中东各地在这方面不乏雄心,创新计划及智能技术日趋普遍,尤以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成员国为然。
迪拜是阿联酋7个酋长国之一,为区内数字转型的先行者。该市是全球首个推出区块链策略的城市,并已制定发展路线图,于2021年全面运用区块链技术。现时,ConsenSys与当地电信公司Du创设的区块链平台已成为政府机关进行原型开发活动的一项主要支援工具。该市还著手把所有公共服务数字化,例如缴交政府账单及办理牌照续期等。另外,所有对内及对外交易也将不再使用任何纸张,改为透过区块链经安全程序进行。
另一边厢,沙特阿拉伯正推进巨型创新都市NEOM新城的兴建计划。根据该国的构想,NEOM将全面采用可持续及再生能源,也会运用机器人科技。首期工程预计于5年内完成。
未来展望
城市虽然面对人口膨胀等前所未见的压力和社会问题,但同时也是世界最佳的解决方案实验场。因此,不同经济体的政府和私营机构都制定方针,发展技术,以支持可持续的城市发展。全球的智慧城市发展大势为众多行业带来丰厚新机遇,公司和业者应密切留意,积极把握。
[1] 联合国《2018年世界城市》(The World’s Cities in 2018)
[2] 东盟综合报告2019 (ASEAN Integration Report 2019)
[3] ChargePoint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东盟
- 欧盟
- 北美洲
- 中东
- 香港
- 香港
- 东盟
- 欧盟
- 北美洲
- 中东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东盟
- 欧盟
- 北美洲
- 中东
- 香港
- 香港
- 东盟
- 欧盟
- 北美洲
- 中东
- 香港
- 香港
- 东盟
- 北美洲
- 西欧
- 中东
- 香港
- 美国
- 香港
- 东盟
- 北美洲
- 西欧
- 中东
- 香港
- 美国
- 香港
- 东盟
- 北美洲
- 西欧
- 中东
- 香港
- 美国
- 香港
- 东盟
- 北美洲
- 西欧
- 中东
- 香港
- 美国
- 香港
- 东盟
- 北美洲
- 西欧
- 中东
- 香港
- 美国
- 香港
- 东盟
- 北美洲
- 西欧
- 中东
- 香港
- 美国
- 香港
- 东盟
- 北美洲
- 西欧
- 中东
- 香港
- 美国
- 香港
- 东盟
- 北美洲
- 西欧
- 中东
- 香港
- 美国
- 香港
- 东盟
- 北美洲
- 西欧
- 中东
- 香港
- 美国
- 香港
- 东盟
- 北美洲
- 西欧
- 中东
- 香港
-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