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建议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
2020年12月21日
《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近日正式发布(于2020年11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提出上海市2035年远景目标,在「十四五」发展基础上全面升级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功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引领城市,城市软实力全面增强,综合经济实力迈入全球顶尖城市行列。《建议》同时提出上海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到2025年要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取得显著成果,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重大进展,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迈上新台阶,人民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谱写出新时代城市、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具体目标包括:
- 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推动长三角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以联动畅通长三角循环为切入点,积极推动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聚焦打造联通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新平台,充分发挥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引领带动作用、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试验田作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窗口示范作用,持续放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带动效应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功能,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更好地配置全球资源。
加快完善经济发展格局。持续优化融合发展、共同发展的3次产业结构,深入推进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率先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提升产业链水平,为全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多作新贡献。持续优化消费、投资和出口三大动力结构,抢抓国内扩大内需的新机遇,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大力发展线上消费、体验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积极发展高端消费等。
- 着力强化「四大功能」,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包括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显著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体系和业务创新体系。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强化资本市场服务境内外企业的主平台作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先行先试,完善外汇管理体制,加快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积极推动债券市场建设,提升「上海金」、「上海油」等基准价格国际影响力。积极争取数字货币运用试点,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构建联通全球的数字化金融基础设施,提高金融风险防范能力。推进国际贸易中心枢纽能级实现全面跃升,充分利用RCEP等自贸协定,建设新型国际贸易先行示范区。
另一方面,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并突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需求导向,进一步提高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度和显示度,加紧布局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同时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包括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倍增,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生命健康、时尚消费品6大重点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等。并且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构筑各类有形和无形网络通道,打造联通全球的网络枢纽新高地,包括建设最具影响力的世界级航空枢纽,全力拓展亚洲最高水平的洲际航线网络,推进芦潮港集装箱集疏运体系提升工程,推进上海航空货运枢纽港建设,巩固上海港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建设国际一流邮轮港。
- 全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建议》又提出坚持以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为引领,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率先开展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包括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提高战略性科技力量、重大科学设施等集聚度,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加快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形成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
此外,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及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推进国有资本向重点产业、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并积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培育更多千亿级龙头企业和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
加快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优进和优出并重、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并重,吸引集聚高能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型机构,支持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全球研发中心,加快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和民营企业总部。全力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深化同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协作,加大对西藏、新疆、青海、云南等对口地区帮扶和合作力度。
资料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