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新城鎮化計劃帶來更多機遇
2013年9月17日
城鎮化是中國內地主要的政策目標。根據全球各地的發展經驗,人口在城市內集聚,有助促進生產活動及生產力。同時,城市居民收入增加,購買力提升,推動消費階層持續擴大,為發展內銷提供理想的消費環境。
以香港貿發局首選中國內銷30城市1為例,由2006至2011年,城鎮戶籍總人口由1.2億增至1.3億,增幅達12%;工業總產出及生產總值(GDP)亦分別上升了107%及114%。中等收入階層是貨品及服務重要的消費者,隨著這個階層不斷壯大,這些城市的零售市場在規模及深度方面亦快速擴大。
![]() |
首選中國內銷30城市:2006至2011年零售市場的規模和深度增長 資料來源:香港貿發局研究部 |
新城鎮化模式
2012年,中國的城鎮化率達52.6%,國內不同地區的超級大城市亦迅速擴張,包括北京、上海、重慶、廣州、武漢、南京、成都及瀋陽等。根據「十二五」規劃,預計到2015年,中國城鎮化的比例將上升4個百分點,即每年將有逾1,000萬人由農村搬入城鎮居住。
為了促進城鎮化在中長期的健康發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將於今年稍後時間公布新城鎮化計劃。據稱,中國的城鎮化將會更集中發展較低層級城市,避免令一線城市過度發展。此外,另一重點是進行制度改革,藉此協助農村人口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例如,戶籍制度將會改革,讓轉戶居民享有城市教育及醫療等服務,以及放寬城鎮戶口落戶政策,特別是較小型的城鎮。
據報道,在新城鎮化計劃下,政府資源分配予各城市以提供醫療、教育、公共及其他服務時,將按各城市的人口規模分配,不再以行政層級為標準。新的城市規模劃定標準是人口不足50萬為小城市,人口50萬至100萬為中等城市,人口100萬至500萬為大城市,人口超過500萬則為超級大城市。
改變城市規模劃定標準後,在地級市行政區層面共有12個超級大城市、115個大城市、108個中等城市及53個小城市。與此同時,若縣級市人口數目不足,將會與其他城市合併,以達致中小城市規模。此外,若干城鎮如珠江三角洲的虎門鎮、長安鎮及小欖鎮人口超過50萬,將成為小城市,獲准增加基建及社會服務投資。改變城市劃分標準的目的,是要加快發展中小城市和增加其數目,以及提升這些城市的吸引力和對農村轉戶進城居民的容納能力。換句話說,中國二、三及四線城市的數目增長將會加快。
大舉建立城市群
|
中國新城鎮化模式的城市層級。 |
為推動不同地區的協調發展,全國將建立超過20個城市群,各城市群將包括不同行政層級的城市。再者,為提升城鎮化質素以及增強樞紐城市的經濟溢出效應,從而促進小城市的工業發展及就業機會,不同城市的經濟聯繫及互補功能將會加強。
例如,中國政府將繼續增加對全國多式聯運網絡的投資,包括公路、鐵路及航空運輸,提升不同城市群之間及同一地區內的運輸效率。此外,其他基礎建設如供水供電設施、電訊系統及環境保護項目等將會互相協調發展,藉此建立城市群。
事實上,隨著運輸網絡改善,更多珠三角生產企業已經或計劃遷移生產設施到廣東其他地區,甚至遠至江西、湖南及廣西等毗鄰廣東的省份。同樣,長三角的生產企業亦不斷擴展至鄰近較不發達的地區。
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新設的衛星生產基地仍然與設在珠三角及長三角的總部保持緊密聯繫,盡量發揮互補優勢。例如,很多衛星生產基地倚靠廣州及上海採購所需的生產物料或支援服務。
接觸小城市消費者
在規模較大的城市群中,雖然各個城市互相倚賴,但一些社會經濟活動,例如購物等,仍然集中在本地進行。根據香港貿發局近期對內地中產階層的調查顯示,67%受訪者表示不需要前往中心城市購物。
描述 | 同意比例 | 描述 | |
我喜歡到其他城市購物,因為那裡商場店舖多,購物環境好,品牌選擇多。 | 33% | 67% | 我所居住的城市,商業環境好,品牌、款式足夠豐富,不需要特意前往中心城市選購。 |
高鐵開通後,到其他城市出行次數多了,有時也會順道到外地購物。 | 47% | 53% | 高鐵開通對日常工作和生活未帶來明顯影響。 |
* 問卷要求受訪者在兩種描述中,選出一種最能表代其情況的描述。 資料來源:香港貿發局研究部 |
經濟地理學理論認為,城市有層級之分,而每個城市的規模與其提供的貨品及服務種類極有關連。這個理論假設,每項產品及服務都有一個固定的市場覆蓋範圍,消費者不願長途跋涉前往範圍之外購物。以中國為例,過去數年,在城鎮化的影響下,嶄新的商業區在大城市及超級大城市的郊區湧現,而中小城市的零售設施也顯著改善,以滿足當地消費者的需要。
舉例來說,常州等長三角的三線城市,由於經濟發展及人口增加,當地市場的需求相當大,足以支持各式各樣貨品及服務的銷路,包括更專門及高級的貨品及服務。為滿足當地消費者的需求,常州大力發展商業領域。除了興建全新的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外,亦引入林林總總的品牌,市內零售領域的整體面貌有所提升。根據上述調查,66%常州受訪者表示,不需要特意前往中心城市購物,這種情況確實不足為奇。
在中國的城鎮化進程中,常州並非獨有例子。從零售及商業發展的角度分析,一些論者認為內地的二、三線城市正邁向一線城市發展。雖然這種說法可能略有誇張之嫌,但並非天方夜譚,至少說明了內地二、三線城市的快速發展。
近年,二、三線城市在提升基建及消費水平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展望將來,規模更小的城市也可能會踏上相同的發展道路,因此,著力發展中國市場的公司,值得調整其零售策略,以接觸小城市的消費者。
1 2012年5月,《貿發局首選中國內銷30城市》。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