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香港仍然是領先的知識產權交易中心
2019年2月19日
香港貿發局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香港仍然是亞洲最重要的知識產權交易中心。這項調查於2018年12月進行,對象是參加亞洲知識產權營商論壇 的300多名知識產權專業人士和業內人士。根據調查結果,由於業界的知識產權買賣活動持續增加,而且所提供的知識產權相關服務也與日俱增,因此知識產權交易的近期前景甚為樂觀。香港地理位置優越,稅率低而且稅制簡單,依然是進行知識產權交易的首選地點。然而,香港今後將面臨來自新加坡和上海的激烈競爭。
熱點話題:知識產權保護、訴訟和商業化
現今商業環境競爭激烈,對於已在研發和產品創新等方面進行投資的公司來說,知識產權是一種寶貴的無形資產。在亞洲各經濟體中,創新意念和科技越來越受重視,人們也日益認識到知識產權是一種可以通過授權產生收入的資產,並可用作融資的抵押品。2017年,全球有關專利、商標和工業設計的知識產權申請數量創新紀錄,其中亞洲佔60%以上。
在香港貿發局的調查中,有50%的受訪者在過去12個月曾從事知識產權註冊和保護業務;38%從事知識產權顧問服務,而36%則曾進行知識產權授權。大多數受訪者對知識產權法律服務/訴訟(36%)、知識產權商業化(33%),以及知識產權組合管理和顧問服務(27%)感興趣,這與他們的業務活動一致。


主要挑戰:知識產權意識的差異
知識產權只受其獲授予的國家或地區的法律保護,而跨國公司和出口商均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生產、銷售和經營,因此面對的知識產權侵權風險較高,尤其是一些知識產權保護措施和意識較弱的新興市場,在當地營商時往往會遇上較多挑戰。
鑒於知識產權具有地域性,公司若分散其生產基地或出口市場,就須在多個司法管轄區註冊產品的知識產權。在海外要獲得知識產權保護和執行知識產權的權利,須耗用大量時間和財力,包括知識產權律師費和編製技術文件的人力。受訪者在調查中反映了這些憂慮,33%的受訪者表示,從事知識產權業務的主要挑戰是營商文化或知識產權意識的差異。31%認為缺乏資金或投資者是主要挑戰,而29%則認為是相關專才和支援服務不足。

調查結果顯示,知識產權的市場需求前景樂觀,超過90%的受訪者計劃在未來兩年增加收購和獲取知識產權。近一半(49%)受訪者計劃從中國內地收購,香港有43%,而美國則有17%。專利(73%)和商標(58%)是最吃香的知識產權類型。


供應方面,超過9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計劃在未來兩年出售知識產權或提供知識產權相關服務。同樣,中國內地(69%)和香港(63%)是首選市場,而專利(73%)、商標(59%)和版權(41%)則是最多受訪者提供的知識產權類型。這與上述市場需求相當匹配。


香港仍是領先的交易中心
香港除了是海外公司進入中國內地和區內市場的跳板外,也是許多有意拓展海外業務的內地公司的首選平台,這使香港成為海外公司註冊知識產權的熱門地點。香港註冊制度簡單且具成本效益,在英國、歐盟和中國內地等認可機制下獲批准的專利項目,可以再在香港註冊。
2017年,香港共處理13,000多宗專利申請和70,000宗商標註冊,是世界20大處理專利申請和商標註冊的知識產權中心之一。與其他知識產權申請中心相比,香港處理的非居民知識產權申請比重較高 ,由此可見,對有意在區內將其知識產權商業化的外國知識產權擁有者來說,香港甚具商業潛力。2017年,香港的非居民專利申請佔總數的98%,遠高於亞洲平均的16%,而全球平均水平為29%。香港的大多數專利申請來自美國、日本、中國內地和瑞士。
在過去12個月曾從事知識產權業務的受訪者中,有80%曾在香港開展業務。在香港以外從事知識產權業務的受訪者中,大多數(88%)是在亞洲進行,其中最熱門的地區是中國內地(60%)、台灣(8%)和新加坡(8%)。超過80%的受訪者表示在未來兩年會考慮或繼續在香港進行知識產權交易。至於在香港進行知識產權交易的原因,58%的受訪者選擇地理位置優越,而51%則表示香港稅率低和稅制簡單。此外,51%的受訪者也認為,香港擁有大量知識產權專才及用家,這是本港得以成為亞洲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的競爭優勢之一。

至於與知識產權交易環境相關的多個重要因素,香港比新加坡和上海都較為優勝,尤其在稅率、法制環境和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香港的公司所得稅稅率屬全球最低之列。2018年4月,香港實施利得稅兩級制,取代之前的標準稅率16.5%。在新制下,首200萬港元利潤的利得稅率為8.25%,其後的利潤則按16.5%徵稅,稅率遠低於新加坡的17%和中國內地的25%。

在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功能方面,香港也表現優異,於3個城市中得分最高,特別是在知識產權顧問服務、知識產權註冊和保護等方面。不過,在知識產權教育和培訓、知識產權融資和知識產權專業服務等方面,香港僅稍微領先新加坡,表明兩地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新加坡一直努力培養知識產權專才。2003年,新加坡國家知識產權局成立知識產權學院,向公眾提供知識產權培訓計劃,並為企業提供訂製課程。香港近年來也採取措施,增加知識產權人力資源,其中包括知識產權署於2015年推出的知識產權管理人員計劃,為香港公司提供知識產權培訓計劃和工作坊。

新加坡和上海正迎頭趕上
香港貿發局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所有知識產權交易範疇,香港目前是三地之中最重要的城市。以知識產權授權來說,超過80%的受訪者認為香港是最重要的城市,而特許經營授權則有68%,版權貿易也有65%。預料未來5年,香港在所有知識產權範疇均可保持領先地位,但受訪者感到新加坡和上海都在迅速趕上,尤以上海為然。上海在設計服務、技術轉移和知識產權授權方面日益強大,勢將超越新加坡。


中國內地在科技研發和本土創新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已成為全球知識產權應用的主要推動力。2017年,中國內地共接獲140萬宗專利申請和570萬宗商標申請,佔全球申請量的40%以上,比10年前的13%大幅增加。上海在創新和科技商業化方面是全國領先的城市 ,擁有多個重要的技術轉移中心,包括上海技術交易所、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以及由該市多所大學建立的眾多技術轉移辦公室。這些平台發揮中介作用,有助內地進口外國科技以及本土機構把創新科技商業化。
中國內地正在進行產業升級,並推廣人工智能和機械人等新技術,預料在不久將來技術轉移活動會更趨蓬勃。香港的知識產權專業服務供應商對內地市場有深入知識,在促進內地知識產權商業化方面可發揮重要作用。除輸入海外知識產權外,香港知識產權專家還可以為內地知識產權擁有者訂製知識產權組合策略,並在海外物色知識產權授權機會。
受訪者資料
主要業務性質:知識產權服務供應商(58%)、知識產權擁有人(23%)、協會和公共機構(12%),以及知識產權使用者(8%)。
主營業務地點:香港(50%)、中國內地(33%)、其他亞洲國家(9%),以及美國/歐洲(5%)。
[1] 第八屆亞洲知識產權營商論壇於2018年12月6日至7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該論壇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貿發局和香港設計中心聯合舉辦,知識產權專業人士和業內專家濟濟一堂,分享他們的真知灼見,並探討合作機會。
[2] 從接受申請的機構角度來看,非居民申請是指由外國或其他司法管轄區的居民提出的申請。
[3] 根據《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18》,在該報告評估的31個省市自治區中,上海的科技創新水平最高。
- 知識產權
- 專利授權
- 科技
- 香港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