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發布2022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
2022年3月31日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商務諮詢團隊
為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提高新型城鎮化建設質量,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早前印發關於《2022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的通知(發改規劃 [2022] 371號),有關重點任務包括:
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
- 各類城市要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求,暢通在本地穩定就業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渠道。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落實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政策。實行積分落戶政策的城市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鼓勵人口集中流入城市區分中心城區和新區郊區等區域,制定差異化落戶政策。
- 積極擴大公辦學位資源,以流入地政府為主、公辦學校為主,保障農民工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落實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優先將隨遷子女佔比較高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納入政府購買學位範圍。以新生代農民工為重點推動參保擴面,推動企業為農民工繳納職工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等社會保險費,合理引導靈活就業農民工按規定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和基本養老保險。推進異地就醫跨省直接結算擴面,實現每縣開通至少一家聯網定點醫療機構開展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
- 加大中央財政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資金支持力度,進一步發揮中央財政市民化獎勵資金激勵作用。推動省級財政建立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機制,重點支持吸納跨市域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多的城市。健全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鈎機制。
持續優化城鎮化空間布局和形態
- 有序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水平。制定出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年度工作要點,推進一批重大項目和重大平台建設,開展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印發實施長江中游、北部灣、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推動建立城市群多層次、常態化協商協調機制。
- 健全省級統籌、中心城市牽頭、周邊城市協同的都市圈同城化推進機制。支持有條件的都市圈科學規劃多層次軌道交通,統籌利用既有線與新線發展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摸排打通國家公路和省級公路「瓶頸路」,打造1小時通勤圈。支持合作共建產業園區,促進教育醫療資源共享,健全重大突發事件聯防聯控機制。
- 推動邊境城市加快發展,支持丹東、黑河、防城港等東北地區和西南地區邊境地級市吸引集聚人口。開展興邊富民行動中心城鎮建設試點,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
加快推進新型城市建設
- 加快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推進水電路氣信等配套設施建設及小區內建築物屋面、外牆、樓梯等公共部位維修,有條件的加裝電梯,力爭改善840萬戶居民基本居住條件。
- 探索社區綜合服務設施「一點多用」,統籌設立托育服務設施、養老服務站、家政服務網點、體育健身設施、微型消防站、維修點、食堂、公共閱讀空間,補齊養老服務設施短板,建設智能快件箱(信包箱)。發展社區商業,發揮個體工商戶貼近社區優勢,加大低成本場地安排和物流配送等配套政策幫扶力度。推動社區和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配套建設與人口規模相適應的幼兒園。建設以配建停車場為主、路外公共停車場為輔、路內停車為補充的城市停車系統,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增加非機動車停放設施。加快建設充電樁,優化公共充換電設施建設布局。推動體育公園綠色空間與健身設施有機融合,打造綠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載體。
- 重點改造材質落後、使用年限較長、運行環境存在安全隱患、不符合相關標準規範規定的燃氣、供水、排水、供熱等老化管道及設施。開展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開展電網升級改造,推動必要的路面電網及通信網架空線入地。
- 推進市政公用設施及建築等物聯網應用、智能化改造,促進學校、醫院、養老院、圖書館等資源數字化。推進政務服務智慧化,提供商事登記、辦稅繳費、證照證明、行政許可等線上辦事便利。實施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基礎網絡完善工程。
- 健全危險廢棄物和醫療廢棄物集中處理設施、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體系,積極穩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中國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