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實現數碼化:善用區塊鏈技術
強化供應鏈韌性
2022年8月3日
陳永健, 傅至樂
全球疫情爆發,供應鏈的混亂狀況接踵而來,暴露出全球物流業透明度不足、追溯不便,以致跨境運輸未能持續無間地高效運作。全球企業大多已加快採用科技來應對疫情,而遭受重創的物流業同樣也採用數碼技術來提高其韌性或抗逆力。
俄羅斯與烏克蘭開戰,加上中國內地重新實施封城,令早已處於緊張狀態的全球供應鏈進一步受到衝擊。中國內地各大海港備受壓力,而國際貨運價格又居高不下,以致航運頻頻延誤,船期失準。
2021年,貨櫃船期的可靠性下降至35.8%。資料來源:Seatrade
俄烏危機大大衝擊國際能源、商品和物流市場,從天然氣、小麥到棉花等全球商品,出現了50年來最嚴重的價格波動,並導致貿易航線要避開俄羅斯和烏克蘭,這種情況前所未見。
為避開俄羅斯領空,往來北美洲與亞洲的航班須飛越亞洲或北極,至少要多花3個小時。資料來源:彭博(Bloomberg)
為應對充滿挑戰的國際貿易和物流環境,許多人轉向科技求援。雖然全球物流業者對科技並不陌生,可是新冠疫情及隨之而來的供應鏈混亂狀況卻暴露出許多漏洞,令人們對全球化產生懷疑。為解決當前的物流瓶頸並提高未來供應鏈的韌性,物流業不能只是簡單地引進科技,更要與供應鏈中所有相關業者攜手協力,一起進行創新。
為加快航運業的數碼化轉型,令全球貿易更加暢順,全球航運商業網絡(Global Shipping Business Network,簡稱GSBN)建立了一個區塊鏈技術操作系統,致力開發一系列的產品,以提高全球貿易效率及協助全球航運轉型。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專訪了GSBN首席執行官陳斯嘉,以瞭解數據基礎設施如何幫助建立高效率的現代全球貿易網絡,並填補總額逹2.5萬億美元的全球貿易融資缺口。
GSBN首席執行官陳斯嘉。GSBN是一個致力重塑全球貿易的獨立非牟利技術聯盟。
機不可失
陳斯嘉解釋說,全球供應鏈系統十分複雜,很難找到一個能解決所有供應鏈問題的方案。「目前的供應鏈混亂狀況是由兩大問題引起,包括供求失衡,以及全球供應鏈經歷數十年的全球化後變得零碎。」
他指出:「現時世界各地出現供應鏈瓶頸,是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供求失衡累積而成的結果。面對消費需求強勁復甦及電子商貿迅速興起,生產和物流進度卻未能跟上。此外,其他問題包括港口工人和司機人手短缺、碼頭內貨物積壓,以及工廠和港口因新一波疫情和封城措施而無法營運等。」
他並表示:「全球疫情令世界各地的生產和供應鏈變得更零碎化。製造商和物流業者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與所有相關業者協調亦變得非常困難。」
「供應鏈各組成部分必須根據相關信息作出最佳生產和物流決策,但是該等資訊可能不完整或已經過時。由於「長鞭效應」(bullwhip effect),即訂單變動的信息沿著供應鏈向上游傳遞時被扭曲,使產量超出預期,這種情況會使貨運延誤更為嚴重,增加不確定因素,繼而導致存貨增加和現金流短缺,使供應鏈更加混亂。」
然而,這些物流問題卻使數碼化得到更廣泛應用。陳斯嘉說:「疫情促使業界從耗時的紙質信息交換,轉向更高效的數碼無紙化信息交換,但這並不足夠。」
數碼化能讓供應鏈更透明和便於追溯,從而簡化物流程序,改善相關業界之間的協調運作。同時,數碼化還能為信息交換和實時風險管理提供更好的環境。
陳斯嘉解釋說:「Cargo Release建基於一個區塊鏈賦能的平台,提供無紙化和具透明度的解決方案,將進口港內的持分者,包括航運公司、收貨人、代理和碼頭等連接起來。這項服務(Cargo Release)在東南亞和中國內地成功推出後,已擴展至歐洲,並正在荷蘭鹿特丹進行先導計劃。」
GSBN提供一系列解決方案,其中包括已在東南亞、中國內地和荷蘭推出的Cargo Release,讓客戶得以減省人手操作,毋須實際交換紙本文件便可放行貨物。陳斯嘉說:「以該系統在上海的應用為例,由於節省了清關的所有麻煩,整個清關流程由原本的 2 到 3 天減少至只需1到2小時。我們發出的數碼文件不僅廣被接受,而且在發生爭議時更可成為裝運的證明。」
他續說:「對業界決策者來說,我們的解決方案不僅便利相關業界之間的協作,還可提高效率和準確性,因為紙本文件需要更多時間處理,而且較易出錯。」
陳斯嘉指出:「Cargo Release擁有一個建基於區塊鏈的安全數據交換平台,使我們能夠與新市場、銀行、金融科技公司和其他組織聯盟等新合作夥伴建立聯繫。」
新業務合作夥伴能容易在建基於區塊鏈的數據交換平台上連繫。
透明度有助融資
陳斯嘉表示,由於過去幾年許多銀行均已啟動與區塊鏈有關的項目,因此金融機構普遍接受採用區塊鏈技術。
有別於其他區塊鏈賦能的貿易融資產品,GSBN的貿易融資解決方案更重視審核過程,而傳統的審核方法需要大量資源。陳斯嘉說:「我們利用區塊鏈來簡化可靠信息的管理,減少行業之間在審核信息的需要。具體而言,我們旨在幫助金融機構降低欺詐風險,解決雙重融資問題,使他們更願意為中小企的國際貿易提供融資。」
他解釋說:「傳統銀行不願為中小企融資,原因是審核成本高但回報較低,違約風險也比較大。然而,一旦與貨物有關的所有內容都加密至區塊鏈中,透明度亦會提高。金融機構便可以更好地評估潛在的欺詐風險,因而更樂意為中小企融資,並能提供更佳的貸款條款及條件。」
他又指出:「若交易對方使用同一套文件,向多間金融機構為同一相關資產申請貸款,就可能構成雙重融資及欺詐。由於區塊鏈為每項數碼資產提供獨一無二的標記,只要整個物流業都採用區塊鏈,這種做法將無所遁形。」
從行業內到跨行業協調
GSBN在香港註冊成立,起初由8家全球物流公司共同創立,專業領域涵蓋航運公司及碼頭營運商等。陳斯嘉希望有更多金融業機構參與,以加強現有的物流網絡。
2021年9月,香港三大銀行(中國銀行(香港)、星展銀行、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與GSBN合作組成貿易融資顧問小組,旨在提高貿易融資效率,利用來自供應鏈的可靠電子數據,幫助合作機構改善現有流程,並為中小企提供更佳的資金支持。
一些銀行和金融機構已在貿易融資業務中使用區塊鏈技術。
經過與夥伴機構多月來的緊密合作,GSBN已完成Open Account和Letter of Credit兩款貿易融資產品的概念驗證(POC),兩者均會通過GSBN,直接使用來自航運業的可靠數據。Open Account能讓銀行通過建基於區塊鏈的平台,直接要求使用提單數據作為裝運證明,而Letter of Credit則讓銀行可以使用在GSBN平台上建立的電子提單(eBL)應用程式來獲取相關信息,經授權後指示轉移所有權。
陳斯嘉說:「貿易融資對國際貿易日益重要。香港和新加坡是亞洲兩大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吸引許多國際銀行和金融機構落戶兩地。這些概念驗證是縮窄全球貿易融資缺口的關鍵步驟,我們正努力擴大金融網絡,並為提高貿易融資效率不斷創新。」
他透露:「未來數月,我們將進一步試行和完善貿易融資產品,然後介紹給更多金融機構認識。同時,我們亦已集合各方進行用戶驗收測試(UAT)。我們非常有信心能令金融業相信,區塊鏈技術能夠提高透明度,有助處理貿易和貿易融資。」
他並表示:「我們還會繼續探討在其他貿易領域使用區塊鏈。例如,我們正在研究簡化危險品付運流程,其中必須有危險品申請表(DGR)[1]、材料安全數據表(MSDS)[2]和危險品申報表 (DGD)[3]。通過使用區塊鏈,我們計劃將整個流程推行無紙化,以便利跨行業和跨地域的數據驗證過程。」
他補充說:「其他正在進行的項目涉及改善信息交換效率,這對於供應鏈的韌性至關重要。如果沒有一個系統化、標準化和公認的信息交換平台,連接供應鏈上下游業者的所需時間便會很長。我們相信,創建一個更簡化的框架,提高數據交換的質量,便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展望未來,陳斯嘉認為科技將不斷發展並重塑全球物流和供應鏈。他總結說:「科技是一條單程路。在GSBN等科技公司的幫助下,企業將繼續尋找物聯網、人工智能和機密計算等新技術解決方案,以進一步強化業界的數碼化轉型。」
[1] 危險品申請表(Dangerous Goods Request,簡稱DGR):提供給承運人接受的裝運危險品清單。
[2] 材料安全數據表(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簡稱MSDS):包含危險品申請表所列貨物的詳細信息。
[3] 危險品申報表(Dangerous Goods Declaration,簡稱DGD):危險品清單及相應的特定包裝、識別標誌和標籤。
- 科技
- 銀行服務
- 香港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