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可持續採購:智利零售巨頭高瞻遠矚
2022年7月27日
陳永健, 傅至樂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世界各地的買家和供應商不得不調整採購方式。旅遊限制和社交距離措施已成為新常態,加上全球供應鏈中斷、貨運成本上升、庫存短缺和船期延誤等問題,都對採購活動構成嚴峻挑戰。
Ripley Hong Kong Limited董事Tomas Vicente。
正當全球仍在熱議今後應何去何從,並重新評估實體和虛擬業務的角色時,疫情已加速了數碼供應鏈的發展,並在全球掀起一場關乎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的範式轉移。如今,建立可持續的供應鏈和進行符合ESG之道的採購活動,已從「有固然好」演變成為大小企業理當遵守的義務,對買家和供應商而言均日趨重要。
香港在採購和供應鏈領域發展數十年,經驗豐富,大有條件在講求靈活、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新時代,繼續勝任首屈一指的環球採購樞紐。再者,香港擁有大量採購人才,且地理位置優越,能幫助企業探索粵港澳大灣區與世界各地之間源源湧現的機遇。
香港貿發局環球市場首席經濟師陳永健專訪Ripley Hong Kong Limited董事Tomas Vicente,以瞭解一家拉丁美洲零售巨企如何繼續以香港為亞洲區域樞紐,管理其全球採購活動。
陳:Ripley在香港經營至今已有16年。當初,你們為何選擇在香港設立首家亞洲辦事處?你認為未來有甚麼新機遇?
Vicente:我們是智利和秘魯最大的零售集團之一,業務涵蓋零售、銀行和消費者信貸,以及房地產投資。我們通過旗下的77家百貨店和電子商貿業務,售賣服裝、時尚配飾和家品,並在智利和秘魯分別經營33家銀行支行,發行超過150萬張信用卡。我們的房地產組合包括14個商場。
除了實體百貨店,Ripley也經營零售網站,2021年後者在智利和秘魯的搜尋量排名第二。(1)
除了實體百貨店,Ripley也經營零售網站,2021年後者在智利和秘魯的搜尋量排名第二。(2)
自1956年成立以來,我們在採購方面一直非常注重維繫和擴展供應商網絡。這也是16年前,我們決定來香港設立首個亞洲辦事處的主要原因。當時,智利與中國內地的貿易協定剛剛生效,我們大多數供應商都在香港開設辦事處和/或地區總部,處理中國內地業務。
智利獲評為拉丁美洲最自由的國家,擁有便利營商的貿易制度,且建立了極為廣泛的自由貿易協定和優惠貿易安排網絡,覆蓋全球生產總值(GDP)的90%以上,包括於2006年和2014年分別與中國內地和香港訂立的自貿協定。
我們於2010年進行深入研究和營運分析,加上考慮到全球採購行業的變化,決定繼續以香港為主要採購基地。
Ripley的香港團隊由40多名員工組成,負責協調和管理亞洲各地的採購活動。
我們認為,全球採購行業變化急遽,不少企業正將生產基地從中國內地分散到東盟國家甚或更遠的地方。儘管許多輕工業和勞動密集行業(例如服裝和鞋履行業)紛紛將生產線搬到東南亞或南亞,以享勞工成本較低之利,但香港仍然是通往中國內地最便捷的門戶之一,可助企業接觸內地多不勝數且極富創意的供應商。同時,香港也是世界一流的物流樞紐,提供優越的專業服務支援,且奉行零關稅/增值稅和低利得稅等政策,對於像Ripley的公司而言仍是極具優勢的商業據點,可助加強與印度和孟加拉等其他亞洲供應商的聯繫。
雖然目前全球供應鏈面對不少挑戰,不過香港作為我們總部與中國內地之間的主要連接點,今後將繼續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無可否認,不時實施的封鎖措施和嚴厲的旅遊限制,都為我們帶來了巨大挑戰,特別是在物色和聯絡具潛力的新供應商方面。但是我們堅信,當疫情減退,一切都會迅速恢復正常。
陳:香港在Ripley的全球供應鏈中有多重要,尤其在採購方面?過去16年,香港辦事處如何幫助Ripley採購?這個角色有沒有甚麼變化?
Vicente:作為智利和秘魯最受歡迎的零售品牌之一,我們現時經營約50個頗為成功的自家品牌,合計佔總營業額40%以上。儘管這些自家品牌的產品主要在中國內地、印度和孟加拉製造,但大部分前期和後期工序都在香港進行。
過去20年,香港一直是我們主要的亞洲區採購中心,也是我們的訂單測試地。我們的產品開發、設計和採購專家負責從特定市場以至企業層面制訂和履行採購策略,分析每家具潛力的供應商,並核實他們是否符合我們的採購要求和政策。對我們以至許多採購商而言,香港如同整條價值鏈的中途站,我們總能在這裡尋找新的合作夥伴和商機。
當疫情重創全球經濟,為全球的採購和物流營運商帶來噩夢時,我們的香港辦事處發揮了更加重要和多元的作用。疫情前,我們大部分的貨樣或產品檢驗工作都只在目的地市場進行。然而,疫情造成供應鏈中斷,各地又實施廣泛的封鎖措施和斷斷續續的旅遊限制,這些都令我們無法像以往那樣,在目的地市場的口岸檢查貨品以監控品質。
為應對上述問題,我們決定把所有採購活動,包括產品設計、生產前審批和生產後的品質監控等,全數交由香港辦事處處理。這個應急的採購模式有助簡化採購程序,且事實證明最能應對疫情期間的商業新常態,即是一方面供應鏈出現阻滯,另一方面網上訂單卻大幅增加,在某些月份,後者在總營業額的佔比更高達80%。
陳:近年來,全球的ESG意識大大提高,尤其是在疫情持續期間。 Ripley選用在生產過程中採用嶄新可持續技術的供應商,在這方面備受認同。你能否介紹一下香港辦事處如何協助Ripley做到這一點?Ripley的ESG採購策略是甚麼?
Vicente:在拉丁美洲消費者的購物決策中,ESG佔有重要位置,而社交媒體大行其道,也對公司產生良好作用,業者可以在這些平台分享其綠色理念以及實踐之道。
我們通過推行「Commitment R (Compromiso R)」計劃,設定了一個簡單但具挑戰性的ESG目標,就是在2026年之前,旗下所有自家女裝、男裝、童裝和運動品牌須具備至少1項經認證的可持續元素,或是成為全球ESG倡議的一員。2021年,我們的自家服裝品牌中,28%已具有若干可證明符合可持續實踐原則的元素,相比之下,2019年和2020年的比例分別僅為1%及3%。
Ripley以2026年為目標,推動旗下所有自家品牌服裝採用可持續物料和生產工序。
這些可持續元素通常要求企業使用有機纖維,並採用有機或循環生產,包括使用有機棉、有機或再造纖維和塑料、減少用水和碳足跡,以及取得使用無害物料的證明。
為實現這目標,我們一直與全球不同的認證機構和ESG倡議緊密合作,包括全球有機紡織品標準、全球回收標準、Jeanology、Repreve、OEKO-TEX標準和LENZING等。當然,我們也嚴格遵守智利政府發布的《生產者延伸責任法》(西班牙文首字母縮寫為EPR)所載的強制規定,當中訂明生產商須對產品(包括包裝)從生產直到回收或棄置過程中所產生的廢物負責。
作為拉丁美洲ESG運動的先驅,我們於2020年成為首家獲准加入 Better Cotton的智利零售商。該組織致力推動全球最大規模的棉花可持續發展計劃,旨在減少種植原材料對環境的影響,並改良相關生產工序。Ripley本身是一家主要的服裝採購商,加入該組織對我們而言是一項重大舉措,因為棉花是紡織業最常用的天然纖維,生產過程需要大量用水。自參與該計劃以來,我們已節省了多達3.94億升水,並避免使用255公斤農藥。
我們還鼓勵在產品附上自願性質的生態標籤,以推廣使用來自森林管理委員會(FSC)認證樹林的木材。我們期望,推進可持續發展的成果不只反映在原材料的選用上,還有當我們採取可持續的管理模式,尊重和關心大自然以及地球的生態環境時,社會可以獲得多大裨益。
我們期望通過各方積極合作,令供應鏈每個環節都獲得ESG認證,使供應鏈更公開透明和容易追溯,讓所有相關業者都能獲取和查閱相關資訊,而我們也得以逐步邁向循環經濟。
鑒於我們採購的產品超過80%來自中國內地,而香港又負責採購集團的自家品牌產品,因此香港是我們ESG戰略的成功關鍵,對我們在大灣區、內地其他地區以至整個亞洲物色新供應商而言,角色尤其重要。
- 成衣、紡織及配件
- 香港
- 中南美洲
- 香港
- 智利
- 秘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