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港商利用跨境電商初試內地食品市場水溫
2022年7月26日
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部商務諮詢團隊鍾慧瑩
內地消費者樂意購買全球優質商品。(shutterstock.com)
內地網購盛行,加上受新冠疫情影響,消費者比以往更樂意通過跨境電商平台購買優質商品,其中食品類為主打產品之一。此外,內地海關對消費者通過跨境電商平台購買的商品執行較簡易通關程序,大大便利港商以零售模式進口食品到內地市場。港商在拓展內地食品市場之前,可考慮先利用跨境電商平台,以電商零售模式測試內地市場對產品的反應,在確定食品受到消費者歡迎後,才考慮通過一般貿易方式把更多產品進口內地。
通過跨境電商平台引入進口食品
香港貿易發展局商務諮詢主管趙永礎在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舉辦的食物進口中國內地市場研討會[1]上提到,內地消費者對海外進口優質食品需求龐大,港商在開拓內地市場之初,可考慮循跨境電商零售渠道,先嘗試以小批量方式直接銷售給內地個人消費者[2]。根據《關於完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監管有關工作的通知》(商財發 [2018] 486號)列明,內地個人消費者以跨境電商零售模式購買的進口商品,按個人自用進境物品方式監管,不執行有關商品首次進口許可批件、註册或備案要求,大大便利港商及其他海外食品企業能以較簡易的通關手續把食品進口至內地,同時也減省食品進入內地前的註冊程序、中文標籤等要求。不過,消費者購買有關商品僅限個人自用,不得再次銷售。
目前,內地消費者每年的海外交易限值是26,000元人民幣,在年度交易限值以內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關稅稅率暫設為0%,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取消免徵稅額,暫按法定應納稅額的70%徵收,變相吸引消費者通過網購方式購買全球優質商品。
內地進口食品商機龐大
內地消費者願意花費金錢購買來自不同地區的優質食品及飲料,以提升生活品質。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內地進口食品金額近年穩步上升,由2016年的1,021億美元增長超過1倍至2021年的2,089億美元,每年平均增長19.6%。在各類進口食品當中,以金額計算,包括蔬果、種子、工業或藥用植物的植物產品佔進口食品總額近一半,其次是肉類、水產及乳類製品等動物產品,佔進口食品總額27.3%,而配製食品、飲料則佔15.6%。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資料,香港出口到內地的食品總額由2016年的49億美元上升至2021年的64億美元。2021年,香港出口往內地的食品,有九成是轉口產品,當中超過一半轉口產品為植物產品,約27.7%為配製食品、飲料,19.9%為動物產品。至於在香港生產的本地食品,除了供應本地市場外,也有輸往內地市場,其中絕大部分都是配製食品、飲料,當中以穀物製品,例如麵包糕餅、麵等產品為主。

不過,港商通過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產品到內地時,須確保產品符合內地相關法律法規,包括有關註册或備案,以及檢驗檢疫要求。此外,港商也須留意,內地要求所有進口食品境外生產、加工、儲存企業[3]自2022年1月1日起,須通過內地海關總署完成企業註冊程序,並將所獲發的註冊編號標註在食品的內、外包裝上,食品須同時附有中文標籤或符合特定食品指定的標籤要求。當中更指定肉與肉製品、乳品、燕窩與燕窩製品、保健食品、特殊膳食食品及腸衣等18類進口食品,須獲得生產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當地主管部門推薦,方可向內地海關申請企業註冊程序。
[1]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於2022年6月24日舉辦「食物進口中國內地市場研討會」,趙永礎是該研討會嘉賓講者。
[2] 只有被列入由財政部等多個部門聯合發布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的商品,才能經跨境電子商務零售渠道進口內地。
[3] 當中不包括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的生產、加工、儲存企業。
- 食品及飲料
- 香港
- 中國內地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