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廣東打造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集群
2020年6月18日
為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促進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廣東省人民政府早前發布《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粵府函 [2020] 82號) (下稱《意見》),提出打造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目標是到2025年,落實「強核」、「立柱」、「強鏈」、「優化布局」、「品質」和「培土」等六大工程,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培育若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打造產業高質量發展典範,包括:
- 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加完善。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營業收入年均增速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增速基本同步,成為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盤和穩定器;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營業收入年均增速10%以上,不斷開創新的經濟增長點。區域分工合理、差異化發展的產業集群發展格局基本確立。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加快轉型升級,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持續優化提升,集群供給體系更好適應社會需求結構變化。集群技術、人才、資本、土地等要素配置更加優化科學,形成與產業集群發展相匹配的學科建設和人才支撐體系。
- 產業結構更加優化。集群產業鏈上中下游銜接協同更加緊密,大部分產業集群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高端產品供給能力顯著增強,培育一批世界頂尖產品。集群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取得明顯成效。集群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更加開放包容。
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是指產業關聯度高、鏈條長、影響面廣,具有相當規模且繼續保持增長的產業集群,對廣東經濟發展具有穩定器作用,產值5,000億元(人民幣,下同)以上。具體包括: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綠色石化產業、智能家電產業、汽車產業、先進材料產業、現代輕工紡織產業、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超高清視頻顯示產業、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現代農業與食品產業。
《意見》對於每個產業集群的培育建設都提出了具體的方向要求。其中,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以補齊短板做強產業鏈、以市場導向提升價值鏈、以核心技術發展創新鏈,基本解決「缺芯少核」問題。繼續做強做優珠江東岸電子信息產業帶,推動粵東粵西粵北地區主動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發展配套產業。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實現從「世界工廠」向「廣東創造」轉變,形成世界級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此外,《意見》指出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經濟社會全域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具有前瞻性、戰略意義突出、附加值高、技術先進、增長潛力大等特徵,產值在2,000億元以內。具體包括: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智能機器人產業、區塊鏈與量子信息產業、前沿新材料產業、新能源產業、激光與增材製造產業、數字創意產業、安全應急與環保產業、精密儀器設備產業。
資料來源:廣東省人民政府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