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培育壯大新增長點
2020年9月25日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於9月23日,就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等4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發改高技 [2020] 1409號)表示,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發揮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引擎作用,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提出了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20個重點方向和支持政策,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特別是針對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指導意見》提出了3方面重點任務:
- 聚焦重點產業投資領域。針對《「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明確的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指導意見》要求在把握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基礎上,結合當前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聚焦重點方向、關鍵環節和未來趨勢,加快適應、引領、創造新需求,培育新的投資增長點,推動重點產業領域加快形成規模效應,著力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例如,當前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5G商用發展步伐以及推動教育、旅遊、市政等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迫在眉睫,要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提質增效,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新舊動能轉換。
- 打造產業集聚發展新高地。《指導意見》提出,深入推進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綜合運用財政、土地、金融、科技、人才、知識產權等政策,協同支持產業集群建設、領軍企業培育、關鍵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等項目。主要聚焦4個方面:第一,增強產業集群創新引領能力。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加快布局建設一批產業創新中心等創新平台,逐步推動集群發展壯大。第二,推進產城深度融合。以產業集群建設推動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加快形成以產促城、以城興產、產城融合的發展態勢。第三,聚焦應用場景建設。圍繞重點領域,率先在具備條件的集群內試點建設一批應用場景,以先行先試的方式加快推進新興技術產業化。第四,提高產業集群公共服務能力。支持有條件的集群按需開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研發設計、計量測試、標準認證等產業公共服務平台支撐。
- 增強資金保障能力。《指導意見》要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從3方面著力做好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的資金保障工作。第一,加強政府資金引導。統籌用好各級各類政府資金、創業投資和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創新政府資金支持方式,強化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工程項目的投資牽引作用,按市場化方式引導帶動社會資本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第二,提升金融服務水平。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開發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探索建立新興產業金融服務中心或事業部。優化發行上市制度,加大科創板等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第三,推進市場主體投資。依託國有企業主業優勢,引領、帶動各類所有制企業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布局力度。鼓勵具備條件的各類所有制企業獨立或聯合承擔國家各類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創新能力和產業化等建設項目。
《指導意見》又圍繞優化投資服務環境,提出了4方面政策保障措施,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精簡審批環節,縮短辦理時限,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重大工程項目落地。二是優化項目要素配置,要求各地統籌做好用地、用水、用能、環保等要素配置,將土地林地、建築用砂、能耗等指標優先保障重大工程和項目需求。三是完善包容審慎監管,明確要推動建立適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特點、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四是營造良好投資氛圍,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積極做好政策諮詢和宣傳引導工作,以「線上線下」產業招商會、優質項目遴選賽、政銀企對接會、高端論壇等形式加強交流合作,增強企業投資意願。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