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疫後前景:俄羅斯
2021年8月11日
陳永健
俄羅斯是歐洲及亞洲最大的國家。去年,該國受全球疫情影響,經濟萎縮3%,不過比起世界經濟和發達經濟體分別平均收縮3.3%及4.7%,幅度已較為溫和。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俄羅斯政府的一系列大規模支援和危機應對措施。
儘管如此,俄羅斯是新冠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該國的確診個案超過620萬宗,死亡病例達157,000宗,疫情至今仍未受控。
俄羅斯先後研製出「衛星五號」(Sputnik V)、「衛星Light」(Sputnik Light)、EpiVacCorona 和 CoviVac等4種本土疫苗,用以對抗新冠病毒。該國早在2020年8月就成為全球第一個批准使用新冠疫苗的國家,並於2021年1月中展開全國疫苗接種計劃。截至8月2日,當地1.46億人口之中,已有3,600多萬人至少接種一劑疫苗,佔人口逾25%,約2,600萬人已完成接種,佔人口近18%。與此同時,「衛星五號」疫苗已獲保加利亞、塞浦路斯、希臘、匈牙利等歐洲國家批准使用,為取得歐洲廣泛認可鋪平道路。最近,香港政府已把該疫苗列入「就指明用途認可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列表」。
香港貿發局環球市場助理首席經濟師陳永健專訪俄羅斯駐香港總領事伊戈爾.薩吉托夫(Igor Sagitov),瞭解俄羅斯及當地企業如何應對疫境,並為疫後復甦作好準備。
俄羅斯駐香港總領事伊戈爾.薩吉托夫(Igor Sagitov)。
陳:俄羅斯的疫苗接種進度如何?政府有沒有時間表或路線圖,希望在某個限期前達到為大部分人口接種的目標?
薩:俄羅斯於2020年出現確診個案後,國家醫療體系迅速動員,加上政府推出適切的限制措施,成功減慢新冠疫情在國內的蔓延速度。我國已於2021年1月18日展開大規模的疫苗接種行動,預料今年秋季可達至群體免疫。
陳:在政府於疫情期間提供的支援措施下,俄羅斯主要工業和貿易的短中期前景如何?你預期在疫苗接種計劃的推動下,經濟會在甚麼時候開始復甦?
薩:疫情期間,俄羅斯經濟一直表現堅穩。2020年,我們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僅下跌3%,主要原因是政府推出支援方案,以及多項及時的危機應對措施,如暫停中小企業的破產呈請和現場核數、國家支持的信貸免還款期和免息發薪日貸款、免稅期、降低保險費,以及根據僱員人數為企業提供直接財務支援等。
由於新冠疫情及變種病毒的威脅仍然存在,社會要回復正常還有一段漫漫長路,不過油價上漲,以及產油量限制放寬,都有助俄羅斯今年快速復甦。根據經濟發展部的最新預測,2021年俄羅斯的GDP可望錄得3.8%的增長,其中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需求預料分別增長6.9%及14.3%,成為經濟反彈的主要動力,而投資則預計增長4.5%。
中期而言,隨著結構性宏觀經濟措施的實施,加上新投資周期引起的連鎖效應,經濟發展部預計年增長率將達到3%左右。俄羅斯在世界銀行的《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中排第28位,為外國投資者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我們沒有實施資本管制,且具備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並奉行審慎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截至2021年5月31日,俄羅斯擁有6,050億美元的雄厚外匯儲備,而2020年的外債對GDP比率則為32%,符合可持續的原則。
俄羅斯一直致力改善投資環境,爭取在各種全球趨勢上保持領先地位。目前,我們正研究多項措施,包括嘗試把數碼創新領域納入全國法律框架,即一般人所稱的「數碼沙盒」。優先領域包括自動駕駛計程車、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驅動的遙距醫療及醫療健康解決方案、創新的中小企業服務、虛擬合同的生物識別數據,以及使用無人機系統運輸貨物等。
聖巴素大教堂(Saint Basil’s Cathedral)是俄羅斯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和文化象徵之一。
俄羅斯是世界上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國土跨越11個時區。因此,一直以來,基建發展對我們的經濟十分重要,也是政府施政的首要重點。現時,在俄羅斯國家財富基金的融資下,多項重大項目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例子之一是把莫斯科—喀山(Kazan)高速公路延伸至葉卡捷琳堡(Yekaterinburg),工程預計於2024年完成。
最後,由於俄羅斯在世界能源領域舉足輕重,應對氣候變化也就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我們現正推行一系列的項目,涵蓋多個範疇,例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轉用綠色能源技術和電動車,以及開展可持續發展投資等。經濟發展部目前的首要任務是推廣全國第一條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法例,內容包括建立碳信用系統,以獎勵公司投資於重新造林、回收利用、碳捕獲,或其他旨在應對氣候變化的舉措,並規定每年排放超過150,000噸二氧化碳的公司須從2023年起限制其排放量,其他公司則須從2024年開始匯報其排放量。
陳:疫情大大打亂了國際物流安排,令空運和海運受阻。疫情下,歐亞鐵路網如何支持亞歐貿易?
薩:近年來,利用俄羅斯的基礎設施,把貨物從中國運送到歐洲的過境鐵路運輸量大幅增長。今年首3個月,歐亞貨櫃數量增至163,000個標準貨櫃(TEU),比上年同期增長220%。這種情況為整個歐亞運輸系統的發展帶來非常正面的影響。現時,我們的目標是通過策略性補貼和投資,解決一些「瓶頸」問題,從而提高我國鐵路運輸對海運的競爭力,進一步增加取道俄羅斯的過境運輸份額。
例如,為減少海運和鐵路貨運之間的成本差距,增強俄羅斯在運輸和物流服務市場的競爭力,我們的總理米舒斯京(Mikhail Mishustin)於2020年8月21日簽署一項政府令,為取道俄羅斯的過境鐵路貨運提供補貼,金額視乎貨物類型和運輸方向而定,每個貨櫃由25,000至77,000盧布(360至1,110美元)不等。
另一方面,國有企業俄羅斯鐵路(Russian Railways)計劃把俄羅斯遠東地區與西部邊境之間的運輸時間縮短至7天,並大規模重建貝加爾—阿穆爾鐵路幹線(Baikal-Amur Mainline)和西伯利亞鐵路,令貨櫃列車的速度從目前每天1,150公里提高到1,500公里。這些措施的目標是把鐵路貨運處理量提升至每年至少200萬個標準貨櫃。
陳:疫情爆發後,許多企業都轉戰電子商貿市場,人們也習慣了在家工作、學習和做運動。自疫情爆發以來,俄羅斯推行數碼化轉型的情況如何?你認為這些行為變化會對俄羅斯的消費和產業格局帶來甚麼改變?
薩:俄羅斯的數碼產業在疫情下加快發展,這與我們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來提升和擴充基礎設施息息相關。例如,位於莫斯科的斯科爾科沃創新中心(Skolkovo Innovation Centre)正逐漸成為尖端技術領域創業投資者進駐的熱點。綜合多方面估計,2020年俄羅斯的資訊科技出口總值約為60至100億美元。
斯科爾科沃是俄羅斯首屈一指的高科技中心,規模在東歐數一數二。
俄羅斯國土遼闊,全國人口達1.46億,消費市場極為龐大。由於疫情爆發後,政府實施多項社交距離措施,我國的網上購物額大幅增長59%,達到3.2萬億盧布(460億美元)。電子商貿需求甚殷的產品類別,與香港出口商從事的主要行業相當吻合,前五大類是電器和電子產品、服裝和鞋類、食品、家具和家居用品,以及健康和美容產品。
與此同時,我們最大的全國網上零售商正在擴展海外市場。其中,Wildberries的業務現已遍及14個國家,包括美國、德國、法國、意大利和以色列。另一邊廂,在2020年,Ozon的營業額增至超過1,100萬個存貨單位(stock keeping unit),顧客訂單超過7,390萬宗。

俄羅斯的營商成本具競爭力,包括電費低廉、資訊科技基建先進、工作人口教育程度高,以及為跨境電子商貿企業提供優厚的稅務激勵措施,例如不徵收網上銷售增值稅,價值不足200歐元(245美元)或淨重不足31公斤的包裹貨品可豁免進口關稅等。展望未來,我們認為這些優勢在疫情過後將繼續發揮作用,對俄羅斯在數碼領域的進步作出貢獻。
陳:全球貿易和投資飽受疫情打擊,去年許多旅行和商業計劃都要擱置或推遲。展望2021年及以後,你認為以俄羅斯與香港的合作而言,哪些行業或領域最有可為?你對粵港澳大灣區有何看法?
薩:儘管全球經歷前所未有的嚴峻疫情,經濟隨之陷入困境,可是在疫情肆虐的第一年,俄羅斯與香港的雙邊貿易仍繼續發展。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的數據,2020年俄羅斯與香港之間的貿易增長7.3%,達到49億美元,其中俄羅斯對香港的出口增長8.9%,達到11億美元,而俄羅斯從香港的進口則增長7.2%,達到38億美元。
去年,香港進口商輸入的俄羅斯商品主要有貴金屬、鋼鐵半製成品、煤、焦煤及煤磚、航空設備及零件、香水及化妝品、生肉、肉類及食品、電動設備、未加工及拋光寶石等,而香港出口商輸往俄羅斯市場的商品主要有電訊設備、電腦、電動機器及其零件、活塞引擎、控制和計量裝置、家用電器,以及金銀首飾。
展望未來,鑒於多年來中國內地一直是俄羅斯的主要貿易夥伴,也是我國多個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我們認為,疫情過後,從俄羅斯輸往中國內地的農產品和食品、金屬和化工產品等將持續增加,而俄港貿易也會隨著這些積極變化而更上一層樓。
服務業方面,除了資訊科技,以及農業服務、醫療健康和旅遊業等一些增長中的非商品行業外,金融應是俄港合作最有可為的領域之一,當中包括金融科技和證券。VEB Asia、VTB Capital和GPB Financial Services等幾家俄羅斯大型金融機構已在香港設立辦事處。隨著大灣區規劃蓄勢待發,預料香港作為國際頂級金融中心的地位將進一步加強。
香港正積極推動落實「跨境理財通」和南向「債券通」等多項計劃,又在2021年5月推出為期3年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以促進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發行和貸款活動,這些措施應能為俄羅斯與香港在公共和私營領域的多方面雙邊合作帶來新機遇。
- 金融及投資
- 東歐
- 香港
- 俄羅斯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