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內地推進中醫藥融入「一帶一路」共建發展規劃
2022年2月9日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商務諮詢團隊
為全面提升中醫藥參與共建「一帶一路」質量與水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早前聯合發布《推進中醫藥高質量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國中醫藥國際發 [2021] 6號),目標在「十四五」時期,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作建設30個高質量中醫藥海外中心,頒布30項中醫藥國際標準,打造10個中醫藥文化海外傳播品牌項目,建設50個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建設一批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加強中藥類產品海外註冊服務平台建設,組派中醫援外醫療隊,鼓勵社會力量採用市場化方式探索建設中外友好中醫醫院。有關內容包括:
構建傳統醫學合作夥伴關係
- 深化政府間合作:重點推進在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二十國集團框架下傳統醫學合作,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非合作論壇、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瀾滄江-湄公河合作、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中國-拉共體論壇等平台機制作用,深化傳統醫學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制定、科學研究、標準化等領域合作,加大中醫藥對外援助力度。
- 深化國際組織框架下合作:完善中醫藥國際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強同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標準化組織在標準化領域合作,協調制定國際傳統醫藥標準和監管規則。
增加優質中醫藥服務供給
- 加強國際抗疫合作:分享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的診療和康復方案,加大「三藥三方」等有效方劑宣傳和推介力度。
- 打造高水平醫療服務平台:針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常見病、多發病制定預防和治療方案,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民眾、海外華僑華人、留學生、中資機構人員和赴境外旅行人員等提供優質中醫藥服務。
塑造中醫藥發展新優勢
- 加強科技交流合作:鼓勵利用先進技術與經驗,推進在中醫藥基礎理論、中醫臨床和中藥領域的國際研究,加強中醫醫學科學性闡述,推動中醫藥產品、技術和服務的全球應用。支持建設中醫藥領域知識產權專題數據庫,為產業發展提供支撐。
- 強化科研平台建設:支持中醫藥科研院所、高校、企業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相關機構以合資、合作的方式聯合建設「一帶一路」中醫藥聯合實驗室,支持開展中醫藥防治傳染病和常見病的機制研究、藥物研發、臨床評價及診療方案推廣等,提升學術支撐產業能力。
培育中醫藥發展新優勢
- 擴大中藥類產品貿易:研究調整中藥產品稅則號列,提升中藥類產品通關便利化水平,加強中藥類產品進出口政策協調,擴大中藥類產品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市場份額。鼓勵跨境寄遞企業承接中藥及其製劑國際寄遞服務。探索建立中藥大宗商品國際貿易指數和交易平台。
- 做大做強中醫藥服務貿易:加強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建設。完善中醫藥服務貿易統計體系。鼓勵中醫藥機構到海外開辦中醫醫院、連鎖診所和中醫養生保健機構。加強中醫藥服務貿易對外整體宣傳和推介。
擴大中醫藥發展規模
- 提升企業「走出去」水平:鼓勵中醫藥企業通過海外投資、品牌收購、兼併重組等方式,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建立分公司、子公司,聘用當地員工,融入當地文化,加快培育產業鏈條完備的跨國公司和知名國際品牌。鼓勵在國內綜合保稅區開展中藥材加工。
- 推動中外合作產業園建設:充分利用中外合作產業園優惠政策,探索推進中醫師海外行醫許可,推動入園企業中藥類產品當地註冊,推動建立中外合作產業園中國註冊中成藥認可制度,為當地民眾提供優質中醫藥產品與服務。推動中醫藥項目更多納入中外合作產業園建設,加強中外合作產業園同國內中醫藥產業園合作,形成內外聯動發展格局。
推進中醫藥開放發展
- 加強與區域戰略協同對接:推動京津冀中醫藥協同開放發展,開展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推動長三角構建高質量、一體化的中醫藥服務發展模式,推動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中醫藥高質量開放發展,推進中醫藥高質量融入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和福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中醫藥發展,推動中醫藥領域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 更好發揮各類開放平台作用:支持發揮自貿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示範引領作用,在中醫藥治未病納入收費項目、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進出口通關及檢驗便利化方面開展先行先試。
資料來源:國務院
- 醫療用品及醫藥
- 醫療及保健服務
- 中國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