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務院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
2022年2月8日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商務諮詢團隊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公布《關於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意見》(國辦發 [2021] 59號),要求各地有關部門及單位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目標到2025年,內外貿法律法規、監管體制、經營資質、質量標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等銜接更加有效,市場主體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內外聯通網絡更加完善,政府管理服務持續優化,內外貿一體化調控體系更加健全,實現內外貿高效運行、融合發展。《意見》提出4方面的政策方向,包括:
- 完善內外貿一體化制度體系
健全法律法規,推動健全有利於內外貿一體化的法律法規體系,梳理並推動修訂妨礙內外貿一體化的法律、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文件;健全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加大損害賠償力度,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提高企業創新和產品內銷的積極性。
此外,完善監管體制,對標國際先進水平,促進內外貿監管規則銜接;加强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强化公平競爭審查,清理糾正地方保護、行業壟斷、市場分割等不公平做法和隱性壁壘,推動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促進內外貿資源要素順暢流動、優化配置。並加强規則對接,加强在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框架和多邊機制中的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推進實施自由貿易區提升戰略,與更多貿易夥伴商簽自由貿易協定。
另一方面,促進標準認證銜接,積極開展國內國際標準轉化,補齊國內標準短板,提高標準技術水平,持續提升國內國際標準一致性。推進內外貿產品同線同標同質(「三同」),帶動國內相關產業加快提質升級,優化供需結構。
- 增强內外貿一體化發展能力
支持市場主體內外貿一體化經營,鼓勵有條件的大型商貿、物流企業「走出去」,加强資源整合配置,優化國際營銷體系,完善全球服務網絡;支持跨國大型供應鏈服務企業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增强產業鏈供應鏈韌性。
創新內外貿融合發展模式。推動內外貿數字化發展,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快線上線下融合,促進產銷銜接、供需匹配,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內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扎實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鼓勵跨境電商平台完善功能,更好對接國內國際市場。促進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規範健康發展,豐富產品供給。複製推廣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經驗,提升服務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 加快內外貿融合發展
建設內外貿融合發展制度高地,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的示範引領作用,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推動高水平制度型開放,促進內外貿融合發展。發揮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等開放平台和產業集聚區作用,積極探索內外貿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新舉措,促進內外貿體制機制對接和一體化發展。
打造內外貿融合發展平台,提升市場採購貿易方式便利化水平,吸引地方特色產業集聚,帶動更多市場主體拓展外貿業務。並且完善內外聯通物流網絡,加强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建設,提升國際海運競爭力,推動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引導外貿企業、跨境電商、物流企業加强業務協同和資源整合,加快布局海外倉、配送中心等物流基礎設施網絡,提高物流運作和資產利用效率。
- 完善保障措施
包括加强財政金融支持,在符合多雙邊經貿協定規則前提下,加大對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支持力度。統籌用好現有財政支持政策,推動內外貿融合創新發展。鼓勵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加大對內外貿的信貸支持力度,依托內外貿企業的應收賬款、存貨、倉單、訂單、保單等,創新金融產品,加强金融服務。進一步擴大出口信用保險和國內貿易信用保險覆蓋面。在部分地區開展內外貿一體化試點,全面梳理內外貿一體化調控體系的問題清單和需求清單,促進內外貿法律法規、監管體制、經營資質、質量標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等銜接,探索建立內外貿一體化評價體系,培育一批內外貿一體化經營企業,打造一批內外貿融合發展平台,形成一批可複製推廣的經驗和模式。
資料來源:國務院
- 中國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