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疫後前景:瑞士
2022年2月23日
陳永健
瑞士於2020年2月24日錄得首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截至2022年2月18日,這個擁有870萬人口的國家已錄得超過260萬宗確診個案,超過12,600人染疫死亡。迄今為止,該國已施打超過1,550萬劑新冠疫苗,近70%的人口,或約600萬名5歲或以上的民眾已完成接種。
瑞士駐港澳總領事Rolf Frei
在2月中,瑞士政府宣布新冠疫情緊急狀態已經結束,因此解除大部分與防疫有關的限制。餘下的兩項防疫措施,包括公共交通工具上和醫療設施範圍內佩戴口罩,以及對確診者的5天隔離要求亦將於3月底結束。由於瑞士早在2020年12月22日便展開全國疫苗接種計劃,該國醫療系統並未出現不勝負荷的狀況。即使傳染力更強的Omicron變種病毒令感染宗數創下新高,情況仍能有效受控。歸根究柢,由於疫苗接種和早經感染等因素,當地人口免疫水平甚高,方能容許瑞士作出這項決定。
在疫情爆發的第一年,瑞士經濟收縮2.9%,是自1975年石油危機爆發後45年來最大的全年跌幅。不過,由於瑞士的「財政及金融業在疫情前表現強勁,家庭抗逆力較強,且藥品、化學品及黃金等出口暢旺,加上對需要當面接觸的行業依賴程度較低、醫療系統完善,以及疫情防控措施具針對性[1]」,因此該國經濟去年穩步反彈,估計增長3.5%,預測2022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可再增長3%。
香港貿發局環球市場首席經濟師陳永健專訪瑞士駐港澳總領事Rolf Frei,瞭解瑞士及當地企業如何與香港同業合作,應對供應鏈斷裂、通脹壓力等種種挑戰,攜手度過這場全球衛生危機。
陳:瑞士的疫苗接種計劃進度如何?
Frei:雖然傳染力更強的Omicron變種病毒令感染宗數創下新高,但是瑞士穩健的醫療系統並沒有超出負荷,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在2020年12月22日迅速展開全國疫苗接種計劃,令瑞士能較好地應對新冠疫情。迄今為止,瑞士已施打超過1,550萬劑新冠疫苗,超過600萬名5歲以上人士已至少接種一劑,590萬人完成接種[2],而超過350萬名12歲以上人士已接種加強劑。
截至2022年2月18日,瑞士逾41%的12歲以上人口已接種加強劑。資料來源:瑞士聯邦衛生部
陳:在政府的抗疫支援措施下,瑞士主要工業和貿易的短中期前景如何?
Frei:瑞士的醫療系統完善,自爆疫以來一直很好地應對疫情的挑戰。加上疫苗接種和早經染疫等因素,令瑞士人口免疫水平較高,讓政府在疫情防控上得以採取較許多國家寬鬆的態度。同時,我們又在公共衛生和經濟支援方面實施一系列應對措施,且成效相當理想。
例如,為應對疫情對企業造成的經濟打擊,瑞士政府推出一項頗為獨特的「縮短工作時間補償計劃」,以支援由於工時縮短而收入減少的員工,補償額高達因工時暫時縮短而喪失的收入的80%。計劃與一般的失業救濟金不同,補償額會支付給繼續發薪的僱主。
隨著「縮短工作時間補償計劃」成功實施,加上政府放寬多項疫情防控措施,瑞士的失業率在2021年1月升至3.7%後,已於2021年10月回落至2.5%,即疫情前的水平。同時,在瑞士法郎保持強勢下,2021年的消費物價指數升幅也得以維持在0.6%的溫和水平。
這些發展,加上當局在2月中解除大部分防疫限制,2022年瑞士的經濟復甦前景變得更加樂觀。我們期望GDP繼去年穩步回升3.5%後,在2022年可進一步增長3%。
陳:疫情爆發後,民眾及企業紛紛趨向在家購物、工作、學習、娛樂和做運動。目前瑞士的數碼技術領域有哪些亮點?疫情期間,瑞士哪些領域最為活躍?疫情又會帶來甚麼深遠影響?
Frei:瑞士是個深受歡迎的全球創新熱點。在2020年,儘管疫情肆虐,但仍有220家外國企業在瑞士設立辦事處,主要來自中國、美國和德國。這些企業共創造1,168個新職位,比2019年增長11%。就2020年來說,只有瑞士和愛爾蘭在外商直接投資項目方面錄得增長。現時,我國多個產業集群都越來越吸引商家注視,包括個人化保健、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無人機和機械人技術等。我們也具備有利營商的創新和技術生態系統,讓商家大展拳腳。
瑞士擁有理想的營商和創新環境,得到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認可。在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我們不僅在綜合排名中位居榜首,在歐洲和高收入國家中也名列前茅。在綜合排名中,瑞士連續11年居於首位,反映我們專利數量之多。在最新公布的指數結果中,瑞士在政治架構(即權力分散、自下而上的政治文化)、資訊科技應用和知識創造方面被視為優勢所在。此外,自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於2013年發布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以來,瑞士便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在培養、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成績斐然。
創新首先要有雄心壯志,銳意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去應對當前及未來的挑戰。這些挑戰可能涉及環境、日常生活,或是工業和服務等不同範疇。數碼世界提供了支持創新的技術工具,而這個領域的發展動力正是來自人類追求更佳解決方案的熱忱。這份雄心壯志深植在瑞士870萬名居民的基因之中。我們奉行雙軌教育制度,即是結合公司學徒計劃和學校職業課程,提供以工作為本的教育,加上我們的研發投資高踞全球前列,使瑞士得以發展成為全球創新的先鋒。
瑞士作為世界領先的創新中心,大有條件把握第四次工業革命,即工業4.0創造的機遇。瑞士在金融安全、數據和個人私隱方面制訂了有利創新的法例,這些規定與務實的監管模式、強大的商業網絡和充裕的研發投資結合起來,營造得天獨厚的發展環境。同時,我們已在生命科學和金融科技領域建構了龐大的生態系統,有利於人工智能技術蓬勃發展。
特定行業的生態系統得以茁壯成長,瑞士監管機構的正面態度是個關鍵,這從當局對區塊鏈環境的取態可見一斑。早在2018年,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便為首次代幣發行(ICO)和分類發布明確指引,是全球首個訂立相關規定的監管機構,而瑞士的楚格市(Zug)則於2016年開創先河,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接受以比特幣交稅的城市。該市的加密谷(Crypto Valley)計劃是全球最大的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生態系統,獲國際譽為新興區塊鏈商業企業的催化劑。在此背景下,金融科技公司21Shares (原名 Amun)對28個司法管轄區進行全面評估後,於2018年在瑞士證券交易所推出全球首批加密貨幣交易所買賣產品(ETPs);1年後,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向楚格的SEBA和蘇黎世的Sygnum發出銀行牌照,令兩者成為世界首批加密貨幣銀行。如今,超過1,000家區塊鏈公司在瑞士境內外經營業務。
富前瞻性的加密谷(Crypto Valley)從瑞士楚格市擴大至州的層面,再延伸至列支敦士登,吸引大量與加密貨幣相關的資本和人才。資料來源:Switzerland Global Enterprise
瑞士已在駐世界各地的大使館和總領事館建立經驗豐富的專家團隊,可與地區和州層面的合作夥伴攜手,就瑞士不同行業的生態系統和集群,幫助包括香港初創企業和規模企業在內的全球企業高效地完成選址評估和落地程序。我們正在聆聽初創企業對未來技術的需求,致力打造既有利企業發展,又能賦予充分法律保障的監管環境。
陳:過去兩年,全球貿易和投資因疫情而減弱,許多商業和旅行計劃都要擱置或推遲。這對瑞士與香港之間的貿易和服務往來有何影響?展望2022年及以後,你認為以瑞士與香港的合作而言,哪些領域最有可為?
Frei:過去兩年,全球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疫情。世界各地為防疫而實施各項旅行限制,導致整個奢侈品行業業務銳減,尤以瑞士鐘錶業為然。我們與香港特區政府交流時提出,希望港府可放寬目前在旅行和檢疫方面的嚴格規定。
儘管如此,瑞士是香港的重要貿易夥伴,在歐洲經濟體中排名第五,這和香港與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國家(冰島、列支敦士登、挪威和瑞士)自由貿易協定頗有關係。該協定是香港首項與歐洲經濟體訂立的自由貿易協定,自2012年10月1日起生效。
在香港與瑞士之間的貿易中,黃金長期居領先地位,佔瑞士對香港出口半數以上,更佔香港對瑞士出口超過96%。除此之外,機械、電子和金屬的雙邊貿易在疫情第一年回落後已告反彈,而精密儀器和手錶在2020年大幅下滑後也有所回升,但仍低於2017至2019年的水平。
製藥業佔瑞士出口的三分之一,且正快速增長,預計在疫情下會日益壯大。世界頂尖製藥公司諾華(Novartis)和羅氏(Roche)都是在瑞士成立,在開發新藥、創新診斷方案和醫療健康產品方面擁有250多年的悠久歷史。
另一方面,瑞士金融業在香港根基深厚,幾乎所有瑞士主要銀行和金融中介公司都已在香港設點。儘管全球金融市場起伏不定,但香港卻可為瑞士財富管理企業提供長期的增長機會。我們與香港金融業代表定期交流,得悉他們在2021年表現甚佳,且正按照明確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策略,不斷推進數碼化轉型。
新冠疫情令基礎設施和建設項目進度放慢,其中一些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項目。參與「一帶一路」項目的各方,包括僱主、外判商和金融家,都正密切注視疫情發展,而關鍵供應鏈、勞動力資源和項目地點都受到影響。各司法管轄區實施的封鎖措施不一,也使問題更為複雜。儘管如此,到目前為止,雖然瑞士一些中小企業已經開始與中國國有企業合作推進「一帶一路」項目,例如作為高鐵項目關鍵部件的次級供應商,不過「一帶一路」為瑞士中小企業提供的商機依然有限。
中國國務院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大灣區戰略,為「一帶一路」規劃提供重要助力。從宏觀上看,「一帶一路」和大灣區都突顯了中國推動經濟開放的決心,這一點為區內的外國企業創造更優厚的發展條件,對瑞士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大裨益。大灣區金融業的開放,以及香港與大灣區其他10個城市的合作,將為區內的瑞士金融機構創造機會,為粵港澳三地的居民和投資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現時,許多在廣東營商的瑞士企業都留意到,當地的省市兩級地方政府均高度重視大灣區戰略的實施,並投入大量資金及人力資源推進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強化創新能力和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且進展令人鼓舞,只是疫情爆發及隨後的旅行限制都嚴重影響了大灣區內外的商業活動。因此,我們期待區內早日重新開放邊境,並進一步放寬旅行限制。
[2] 凡已接種兩劑莫德納(Moderna)的Spikevax®或輝瑞(Pfizer)/BioNTech的復必泰(Comirnaty®)疫苗,或在確診新冠病毒後接種一劑此類疫苗,或接種一劑強生(Johnson & Johnson)(Covid-19 Vaccine Janssen®)疫苗者,均視作完成疫苗接種。
- 金融及投資
- 醫療用品及醫藥
- 科技
- 西歐
- 中國內地
- 香港
- 瑞士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