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廣州發布建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實施方案
2022年2月25日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商務諮詢團隊
為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廣州市人民政府早前印發關於《廣州市建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實施方案》的通知(穗府 [2022] 1號),表示2025年底前,建成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營商環境國際競爭力躍居全球前列,成為全球資源要素配置中心,以及全球企業投資首選地和最佳發展地,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成果,打造全國優化營商環境「策源地」和「試驗田」。有關內容包括:
破除區域分割和地方保護等不合理限制
- 率先實施「一照多址」、「一證多址」改革:簡化企業設立分支機構登記流程,拓展「一照多址」、「一證多址」適用區域,實現一次申請、一本執照、多個地址,促進企業擴大經營規模。便利分支機構、連鎖門店信息變更,促進商品服務自由流通,形成良性循環。
- 探索企業生產經營高頻事項跨區域互認通用:積極推動數字證書、電子證照、部分產品跨區域流通檢疫申請流程等企業生產經營高頻許可證件、資質資格等,在試點城市間率先互通、互認、互用,為市場主體提供便利。
健全更加開放透明、規範高效的市場主體准入和退出機制
- 率先實施市場准入「極簡審批」:實現涉企經營許可事項「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推動「一照通行」改革,覆蓋更多行業,打破「准入容易准營難、辦照容易辦證難」的隱性壁壘。
- 打造開辦企業更便捷更智能城市:優化「5G智慧導辦」,為企業名稱登記、信息變更、預約銀行開戶等事項提供數字化、可視化全程導辦服務。全面推行標準化智能審批,應用企業名稱、企業住所、經營範圍「三個自主申報」,以及「人工智能+機器人」智能無人審批,實現「網購式」智慧開辦企業。
- 釋放破產制度對資源配置的最大價值:探索破產審判與破產事務相分離改革,進一步加強管理人履職保障,加快信用修復、財產解封、財產處置、破產管理人選任、預重整等制度創新。
持續提升投資和建設便利度
- 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統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辦理流程和辦事指南,推動投資審批制度改革與用地、環評、節能、報建等領域改革銜接,強化審批數據共享。
- 全面實施竣工「一站式」聯合驗收:實行規劃、消防、人防、檔案等事項限時完成聯合驗收,統一出具聯合驗收意見書,結果文書在線獲取,政府部門直接備案,不動產登記部門共享結果。
持續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
- 高水平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口岸樞紐:強化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定位,推動港口群、空港群、陸路口岸群聯成一體、智能運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物流走廊」。推動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口岸航運發展聯盟,推進引導水陸空鐵各口岸功能互補、優勢疊加、錯位發展。
- 全面拓展廣州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服務功能:全面深化「單一窗口」框架結構,由口岸通關領域進一步向國際貿易管理全鏈條延伸。爭取逐步打通港口、機場、鐵路等物流信息節點,實現「一站式」在線辦理換單、押箱、提箱等手續,推動口岸通關全程無紙化、智能化。積極推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在粵港澳大灣區內互聯互通。
- 探索建設全球報關系統:為各國貿易商提供跨越多國海關(多邊界)的國際貿易清報關、物流一體化服務。利用跨境電子證據鏈等技術,實現跨境貿易「通得快」、「管得住」,提升多邊同步通關效率及跨境物流效率,降低國際貿易進出口商的綜合服務成本。
優化外商投資和國際人才服務管理
- 營造更具吸引力的國際投資環境:推動廣東自貿區南沙新區片區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打造內地與港澳規則銜接示範基地。完善外商投資企業融資、通關、人員出入境和工作許可等便利化舉措,降低外商投資企業投資和運營成本,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內各類資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動。
進一步加強和創新監管
- 探索建立與數字經濟相適應的監管規則: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數字要素流通「試驗田」,建立健全數據生成採集、整合匯聚、確權定價、流通交易和開發利用等方面的基礎制度和標準規範。
資料來源:廣州市人民政府
- 中國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