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貿全接觸

商貿全接觸 商貿全接觸
  • 登入 / 登記

語言

  • EN
  • 繁
  • 简
  • 活動
  • 我的資訊
  • 聯絡香港貿發局
  • 訂閱
  • 訂閱

Section Menu

  • 市場機遇
  • 可持續發展
  • 創業新聲
  • 科技及創新
  • 時尚創意
  • 貿發局消息
  • 焦點專題

語言

  • EN
  • 繁
  • 简
  • HKTDC.com |
  • 關於香港貿發局 |
  • My HKTDC |
  • 登入 / 登記 |

HKTDC.com 關於香港貿發局 My HKTDC

登入 登記

商貿全接觸

Section Menu

  • 市場機遇
  • 可持續發展
  • 創業新聲
  • 科技及創新
  • 時尚創意
  • 貿發局消息
  • 焦點專題

https://origin.hkmb.hktdc.com/tc/rhrtIQJL

可持續發展
儲存內容
分享 / 發送

請在微信中掃描二維碼然後按「...」以分享

ESG助企業可持續發展
專家拆解灣區綠色機遇

碳中和是中國內地力爭於2060年前實現的目標,亦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發展方向。企業藉ESG升級轉型,有助提升競爭力,開拓綠色機遇。

2022年7月6日

文章概覽

  • 香港貿發局與滙豐以「大灣區研討會 – ESG的發展機遇與挑戰」為題,舉行第二場「HSBC x HKTDC 解構大灣區系列」研討會,助中小企把握大灣區綠色機遇。
  • 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劉會平表示,ESG現已成為銀行審核借貸申請、買家揀選供應商的考慮條件之一,而企業亦可藉ESG升級轉型,走得更遠。
  • 滙豐香港工商金融中小企業主管王海珍指,可持續發展不只是大企業需要關注的議題,它亦有助中小企提高抗逆力、獲投資者青睞及吸引新一代人才。


為協助港商了解大灣區的ESG情況,香港貿發局與滙豐早前以「大灣區研討會 – ESG的發展機遇與挑戰」為題,舉行第二場「HSBC x HKTDC 解構大灣區系列」研討會,邀得多位業界精英分享ESG趨勢和經驗,助中小企認識及掌握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從而升級轉型,把握大灣區綠色機遇。(滙豐-商滙大灣區系列)


網上重溫:「HSBC x HKTDC 解構大灣區系列」研討會




貿發局與滙豐助中小企實踐ESG

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劉會平致歡迎辭時表示,為應對氣候變化,近年各地政府都以碳中和為目標,過去兩年可持續發展投資升了15%至35萬億美元,估計到2030年將升至90萬億美元,所需資金龐大。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能夠提供多元化融資渠道,推動綠色經濟發展。

他指,ESG現已成為銀行審核借貸申請、買家揀選供應商的考慮條件之一,而企業亦可藉ESG升級轉型,引入創新科技解決固有問題,有助擴展業務,走得更遠。據貿發局研究部早前一項調查指,過半受訪者認為企業如果忽略ESG,會錯失商機及流失客戶,近四成受訪者認為如果ESG做不好,會影響企業形象、有損聲譽及有礙長遠發展。

貿發局積極通過亞洲金融論壇、國際環保博覽等大型活動,向外界推廣香港作為ESG融資中心及ESG創新中心的角色,亦透過「T-box升級轉型計劃」協助中小企掌握ESG知識和技巧,以及將於12月在廣州舉辦「創新升級 • 香港論壇」,向大灣區企業推介香港的專業服務,而ESG亦是焦點之一。

滙豐香港工商金融中小企業主管王海珍致歡迎辭時表示,可持續發展不只是大企業需要關注的議題,它亦為中小企在疫後經濟復蘇提供綠色轉型的契機,並可提高抗逆力、獲投資者青睞及吸引新一代人才。

她指,滙豐《商貿領航2021》調查結果顯示,訂立「可持續發展目標」是港企提升抗逆力的三大措施之一,而注入ESG可為企業帶來業務收入增長。滙豐今年3月發佈的《亞洲供應鏈:新時代》調查結果亦指,三分之一企業已將可持續發展元素融入其供應鏈管理。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生態圈漸趨成熟,香港中小企在綠色貿易、綠色供應鏈等多個領域都能把握更多商機。

滙豐集團於2020年訂立目標,宣佈到2030年提供7,500億至10,000億美元的「可持續發展」融資以及投資,支持客戶邁向更「可持續發展」經營模式。滙豐亦於5月中推出總額共50億美元的「大灣區可持續發展信貸基金」,為不同規模、行業,以至盈利前期的企業,提供綠色融資,協助他們更快落實低碳轉型。

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劉會平表示(前排中),ESG現已成為銀行審核借貸申請、買家揀選供應商的考慮條件之一。滙豐香港工商金融中小企業主管王海珍(前排右二)指,可持續發展有助中小企提高抗逆力、獲投資者青睞及吸引新一代人才。


上市公司需披露ESG   中小企可借鏡

在「ESG 為企業帶來的機遇及挑戰」專題演講上,商界環保協會行政總裁吳家穎指,企業的ESG表現可從ESG報告中披露出來。除了ISO認證外,TCFD亦是一個國際認可的ESG指標。TCFD(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是指氣候相關財務披露工作小組,為企業提供框架,方便公司向投資者、貸款人、保險公司和其他持份者提供相關訊息。

他指,去年港交所採納TCFD的建議,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包括與氣候變化有關的資料及數據、企業管治的行為守則等,意味港交所對ESG要求標準的期望有所提升,與國際趨勢接軌。事實上,近年上市公司的投資者亦不斷提問,企業有何措施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他相信,大企的ESG經驗可供中小企借鏡,而香港亦有很多平台提供相關資源,協助中小企迎接ESG機遇與挑戰。

商界環保協會行政總裁吳家穎指,企業的ESG表現可從ESG報告中披露出來,他們的ESG經驗可供中小企借鏡。


ESG提升品牌效應   有助宣傳推廣

互動討論環節以「灣區企業應對監管機構及海外買家要求的ESG 策略」為題,由香港通用檢測認證有限公司知識與管理部總監關靜儀主持。她表示,中小企可由風險評估出發去做ESG,現時備受關注的風險是怎樣吸納及留住香港人才,而其公司向來也難以招聘環保專才,近來亦有很多大專院校找他們多開辦ESG一類課程,反映相關人才短缺。因此,人才是中小企推行ESG面對的挑戰之一。

除了人才外,關靜儀又指,中小企亦可留意產品設計是否環保、有否採用環保系列紙張,以及客戶會否購買等風險因素。現時,坊間亦有不少地方開辦免費的ESG評估或TCFD課程,讓中小企認識ESG。她認為,中小企管理層如用心去做ESG,並帶領團隊實踐,可提高成功的機會。
講者之一、達岸諮詢有限公司資深顧問(可持續發展諮詢)何顯浚指,不少香港大企關注ESG的機會及風險,特別在供應鏈方面,而過去兩年ESG供應鏈風險亦愈來愈大,除了氣候變化外,員工的福利、人權和健康亦重要。

他續指,現時不少大企的持份者要求企業披露ESG風險,而港交所、香港金融管局等機構近年亦逐步提高ESG的要求,令大企必須執行,相信ESG要求很快會臨到中小企。他建議,中小企第一步可建立一個風險管理系統,涵蓋全公司運作,絕不能ESG及營運相關部門各自運作,必須所有部門及員工一同進行ESG風險管理,才能增加企業彈性。

利奧紙品集團(香港)有限公司首席財務官兼集團董事黎景隆指,企業實行ESG必須了解兩個概念,首先是ESG是投資而不是開支,長遠會取得理想回報,第二是需主動去做,視之為挑戰和機會,而不是被迫去做,況且現在不能不做,因客戶、內地及香港政府也要求企業去做。他認為,做好ESG能帶來品牌效應,收宣傳推廣之效。

他指,40年前集團是由零開始的微企,發展至今已達1.3萬多人,設有3個廠房,包括位於湖南及越南。雖然集團不是上市公司,但自2003年起已根據港交所對上市公司的要求製作年報,披露公司資料,提高透明度。自2009年起亦按照港交所要求連續12年出版CSR/ESG報告。
迄今集團已取得32項國際認可的管理系統認證,包括社會責任、質素管理、環保和風險管理。集團期望至2025年達四項指標,包括有機排放減80%、危險廢物減60%、二氧化碳及工業用水各減25%。

建築環保評估協會總經理何志誠工程師指,如果中小企能把握ESG機遇,將來可變大企甚至上市,而上市條例亦要求上市公司做ESG。香港公司條例亦提及,公司每年提交的報告必須包含對環境各方面的披露,即是只要是有限公司註冊便要做。

他又指,銀行借貸亦愈來愈看重企業風險管理。去年底,香港金融管理局公佈氣候風險壓力測試試驗計劃結果,結果顯示,氣候風險可能會對銀行業造成重大不利影響,因此銀行須採取行動管理氣候風險,包括將更廣泛的氣候風險因素納入風險評估框架中,以及投放更多資源於綠色融資和向客戶提供轉型融資,以協助它們過渡至低排放的經營模式。

另外,多項外國調查顯示,綠色建築帶來多種好處,包括提升物業的入住率、租金及資產價值。企業方面,可減低員工的過敏及呼吸系統問題、減少病假令生產力提升,以及員工因看好公司可持續發展的前景而令流失率減低。

第一場互動討論環節由香港通用檢測認證有限公司知識與管理部總監關靜儀(左一)主持,左二起為達岸諮詢有限公司資深顧問(可持續發展諮詢)何顯浚、利奧紙品集團(香港)有限公司首席財務官兼集團董事黎景隆,以及建築環保評估協會總經理何志誠工程師。


綠色金融及政府資金助ESG升級

互動討論環節以「中小企如何借助綠色金融及政府資助進行ESG升級」為題,由東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及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基準學會創辦人龐寶林主持。他表示,大灣區有不少產業鏈,而在產業鏈全面實踐ESG很重要,如只有中小企的產業鏈做ESG,上游及下游產業鏈沒有做ESG,並不可行,不能達到可持續發展。

龐寶林指,不少年輕人稱自己為「地球人」,對ESG充滿熱誠,很投入去做,而現時有不少由年輕人成立的科技初創亦以ESG為定位,長遠有很大發展潛力。若中小企不實踐ESG,則「前無去路後有追兵」,長遠會削弱競爭力,被比下去。若中小企「先行先試」,在目前競爭不多及善用政府補貼的情況下,推行綠色轉型計劃,不但可開拓廣闊的藍海,創造潛在回報,長遠更可由小企變中企或大企。

講者之一、滙豐香港工商金融可持續金融主管吳嘉鈺指,可持續金融可分兩類貸款。第一類借貸有特定用途,最常見是綠色貸款,即用於綠色項目上,如安裝LED燈以減排減碳、提升廠房機器達節能效率、將車隊的車輛更換為電動車或混能車等。另外,建築物如取得綠色建築認證也是綠色項目,其供應鏈客戶也可取得綠色貸款。

但必須注意,公司要有相應程序去評估及揀選綠色項目作為投資,收取貸款後亦要追縱資金去向,並披露資金用於甚麼綠色項目上,以及綠色項目對環境的影響。另外,綠色項目如取得相關認證或第三方評估,也可披露相關資料。

第二類借貸沒有限制資金用途,可用於一般營運,由銀行與客戶一起訂立ESG指標。如E(環境):溫室氣體每年排放量、再生能源佔用電量比例等;S(社會):員工福利、培訓時數,廠房工傷數據等;G(管治):公司多元性,如董事局、管理層的女性代表、年齡分佈等。企業可設立三至五個指標,銀行會因應企業能否達標而調整利息,並有相關披露要求。

最後的分享嘉賓思藍創新有限公司董事鍾貴賢指,中小企實踐 ESG 需要額外資金,香港和內地政府有多種適合ESG升級的資助計劃可供申請。他認為,中小企綜合利用各類資助計劃,可將升級的效益最優化。他舉例指,2020年有一名在廣東河源設玩具廠的客戶,被環保部門要求升級節能減排措施,否則廠房須關閉停產,而有關措施預計需花費大約200萬港元。

於是,他協助客戶將該200萬港元的開支以及該工廠未來的其他運營開支進行綜合規劃,並分為四個彼此獨立的預算計劃,再分別將四個預算計劃納入到香港政府的清潔生產伙伴計劃(CP3)、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BUD)和科技券計劃(TVP),以及內地政府與清潔生產相關的資助計劃之內。

四個資助計劃項目最後合共獲得香港及內地政府約 200 萬港元的補貼,完全抵消了企業在該ESG升級中所需要額外投入的資金。通過類似的項目規劃,可以大大提升中小企採納ESG升級轉型措施的積極性,從而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第二場互動討論環節由東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及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基準學會創辦人龐寶林主持(左),分享嘉賓為滙豐香港工商金融可持續金融主管吳嘉鈺(中),以及思藍創新有限公司董事鍾貴賢(右)。

 

 

 

 (左圖)GoGBA 微信小程序:提供粵港澳大灣區官方經貿信息及實用跨境商務工具。(右圖)GoGBA微信訂閱號:提供有關大灣區商貿的定期簡報、最新消息及營商案例。


 

 

 

 

 

 

 

 


 

 






相關網頁:

  •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
  • 「貿發網採購」
  • 香港貿發局最新活動安排
  • 香港貿發局中小企服務中心



延伸閱讀:

  • 大灣區與東盟優勢互補 滙豐助企業連繫新商機
  • 港商開設公司銀行賬戶 跨境調配資金利拓灣區
  • 註冊成為外商投資企業 為港商進軍大灣區鋪路
  • 香港滿足雙向融資需求 成東盟企業理想上市地
  • 香港智營設計閃躍灣區 助本地原創品牌走出去
  • 港商落戶前海十問十答 稅務租務招聘一文看清

 

返回頁首 ^
資料提供
    主題:
  • 環保,
  • 香港,
  • 大灣區專頁,
  • 可持續發展,
  • ESG,
  • 劉會平,
  • 升級轉型,
  • 綠色貸款,
  • 碳中和,
  • 利奧,
  • 滙豐-商滙大灣區系列
  • 環保
  • 香港
  • 香港
首頁

文章概覽

  • 香港貿發局與滙豐以「大灣區研討會 – ESG的發展機遇與挑戰」為題,舉行第二場「HSBC x HKTDC 解構大灣區系列」研討會,助中小企把握大灣區綠色機遇。
  • 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劉會平表示,ESG現已成為銀行審核借貸申請、買家揀選供應商的考慮條件之一,而企業亦可藉ESG升級轉型,走得更遠。
  • 滙豐香港工商金融中小企業主管王海珍指,可持續發展不只是大企業需要關注的議題,它亦有助中小企提高抗逆力、獲投資者青睞及吸引新一代人才。

Article Topics

文章主題

環保24653
香港37021
大灣區專頁150836
可持續發展83336
ESG148139

文章主題

環保24653
香港37021
大灣區專頁150836
可持續發展83336
ESG148139
劉會平136217
升級轉型99116
綠色貸款151685
碳中和147172
利奧151686
滙豐-商滙大灣區系列151687

interest_article

相關文章

2023年1月17日

中小企記錄與獎賞減碳 助構建低碳商業生態圈

2022年11月23日

各路專家分享灣區經驗 助港商掌落戶營商要訣

2022年11月21日

國際環保博覽載譽歸來 日本展團規模大增四倍

2022年11月10日

嶄新科技促可持續時尚 再生面料迎大灣區機遇

Related Events

相關活動

2023年4月19至21日

亞洲授權業會議2023

2023年4月19至21日

香港貿發局香港國際授權展2023

2023年10月26至29日

國際環保博覽 2023 (實體展)

2023年10月26日至11月6日

國際環保博覽 2023 (商對易)
活動搜尋

Social Share

關注我們

訂閱每周電郵通訊

newpaper-img

訂閱每周電郵通訊

banner-img


本人確定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可將上述資料編入其全部或任何資料庫內作為直接推廣或商貿配對﹝因而可能成為可供本地及/或海外公眾人士使用﹞,以及用於貿發局在私隱政策聲明中所述之其他用途。本人確認已獲得此表格上所述的每一位人士同意及授權,將其個人資料提供予貿發局作此表格提及的用途。


*此選項是按歐盟有關保護個人資料法律的要求而設,對於非歐盟/歐洲經濟區的客戶,請略過此項。

謝謝

感謝閣下訂閱香港貿發局市場資訊。

分享文章

電郵
LINKEDIN
WeChat
FACEBOOK
TWITTER
WHATSAPP

ID: HKTDCofficial

如仍未成為登記用戶,請即登記!

設計「我的資訊」

successfully added on your preferences.